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对死者而言,不管何时何地,任何的觉醒或复苏都无关紧要。
这些情形发生的地点总是相同的,让我们感到无可名状的欢乐。
大多情况下,我们只去选择一些浮华琐碎的环境作为我们的处境。
事实上,这只能让我们分心。
距万物最近的是塑造生命之本的能量,其次是不断发挥作用的宇宙法则,再次是创造我们的工匠,而不是我们雇佣并喜欢与之交谈的工匠。
“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使天下之人,斋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我们是实验的对象,对此很感兴趣。
在这种情况下,难道我们不能将这是非遍布的社会抛弃?难道不能让我们的思想鼓舞自己?孔子说得好:“德不孤,必有邻。”
思想使我们理智健全,使我们幸福无比。
我们的心思有意识地去努力,才能超越行为及其结果;所有的事情,或好或坏,都如洪水般流经我们身边。
我们并非全然纠葛在大自然之中。
我可以是随波逐流的浮木,也可以是高空对地俯瞰的因陀罗。
我可能被剧中的情节所感动;而另一方面,那看似与我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却不能令我动容。
我只知道自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人,即所谓的“思想与情感的舞台”
;我能感觉到某种双重性,因此我能与别人保持多远,就能与自己保持多远。
不管我的体验多么强烈,我总觉得自己的另一部分在我的面前评判我,仿佛它并不是我的一部分,而只是一个观众,没有与我共同的体验,只是关注着这些体验,它不再是我,也不会是你。
当生命的戏剧,或许是一场悲剧结束时,观众就扬长而去了。
在他看来,这只不过是一种虚构,一种想象的作品。
这种双重性很轻易地就让我们陷于不擅交友,不擅结邻的境地。
独居的益处
我觉得大部分时间,隐居还是有益于健康的。
拥有伴侣,即便是最好的伴侣,也很快就会感到厌倦而了然无趣。
我喜欢独处。
我从未发现过比孤独更适合于自己的伴侣了。
身处异国他乡的人群中,比独居斗室更为孤独。
一个总是独立思想与工作的人,就随便他在哪吧。
孤独不是用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来衡量的。
真正勤勉的学生,在拥挤的剑桥学院里,也如同沙漠里的苦行僧一样孤独。
农夫能在田间或林中独自劳作一整天,锄地或伐木,也不会感到孤独,因为他有事可做;但晚上回到家时,他就不能单独坐在房中沉思默想,一定要去那“可看见乡亲们的地方”
放松放松,以此来补偿自己一天的寂寞;因此他好奇那些学生怎么能白天黑夜地一个人坐在房中而不感到厌倦与“沮丧”
;然而他无法意识到,学生尽管在房中,却依然是在田间劳作,在林中伐木,像农民在自己的园地一样,而学生也会寻找同样的消遣与社交,只不过时间可能更集中罢了。
社交往往是很廉价的。
我们相会的时间很短暂,根本没有时间从对方获取什么新的有价值的东西。
一日三餐时我们会面,让对方再重新品尝一下这陈旧发霉的奶酪——我们自己。
我们必须遵守若干规则,即所谓的礼节和礼貌,使频繁的会面能相安无事,避免公开冲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