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若拖延日久,恐影响京畿民生及北境大军粮草供给,酿成大患!”
户部尚书语气沉重。
漕运,乃大启王朝的经济命脉,南粮北运,维系京城与边关的生存。
一旦堵塞,后果不堪设想。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一片嗡嗡的议论声。
不少官员面露忧色。
“漕运乃国之大事,何以淤塞至此?工部是做什么的?”
一位御史当即出班,矛头直指工部。
工部尚书连忙出列辩解:“陛下明鉴!
去岁今春,淮河上游雨水偏多,泥沙俱下,淤积加速,此乃天灾,非人力可速解。
且清淤疏浚,需调动大量民夫、银钱,还需沿途州县协力,绝非工部一衙之事!”
“哼!
天灾固然有之,但人祸更甚!”
另一位官员接口道,“沿途州县胥吏,层层盘剥,过往漕船需缴纳各种‘常例’、‘使费’,稍有不满便故意刁难,拖延放行,此乃积弊!
若不革除,纵使河道通畅,漕运亦难顺畅!”
“还有漕帮!
那些江湖草莽,把持漕运,坐地起价,甚至与地方胥吏勾结,欺压船户,也是堵塞缘由之一!”
“依我看,当派钦差大臣,亲赴淮安,督办漕运,严查积弊,方能奏效!”
“不妥!
北境战事正酣,朝廷重心在于兵事,岂能再分心于此?当责令漕运总督及沿途地方官,限期疏通,否则严惩不贷!”
一时间,朝堂之上争论不休。
各部官员、言官御史纷纷发表意见,有的主张严惩渎职官员,有的建议派遣钦差,有的则认为应优先保障军务,责令地方自行解决。
各方引经据典,互相攻讦,场面颇为热闹,却始终拿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皇帝高坐龙椅,听着下方的争论,眉头微蹙。
显然,他对这种空泛的争吵并不满意。
漕运堵塞事关重大,必须尽快解决。
李文渊站在角落,默默地听着这场关于漕运的争论。
这些官员们提出的问题,诸如河道淤塞、胥吏盘剥、漕帮掳掠,确实都是客观存在的弊端。
但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要么是空泛的“严查”
、“督办”
,要么就是互相推诿责任,缺乏具体、可操作、且能快速见效的策略。
他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前世的一些管理思维。
解决这种复杂的系统性问题,或许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明确责任,设定清晰的节点和时限(项目管理);二是信息透明,建立快速反馈机制,让朝廷能实时掌握漕运动态;三是引入激励与惩罚,对高效通关的州县和船队给予奖励,对拖延刁难者严厉惩处;四是考虑临时性的替代或补充方案,比如是否可以临时增调部分海运,或者利用官方驿道加快部分紧要物资的陆路转运,分担压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