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闻深则心炫,焉得而相是,是以李兑塞耳而不听苏秦之说。
)
所以学识渊博和学识狭隘的人谈论时,随着谈论的深入详尽,产生的分歧和隔阂也会越明显,最终只会相互非难。
是故,多陈处直,则以为见美;(以其多方疑似见美也。
)静听不言,则以为虚空;(待时来语,疑其无实。
)抗为高谈,则以为不逊;(辞护理高,疑其凌己。
)逊让不尽,则以为浅陋;(卑言寡气,疑其浅薄。
)言称一善,则以为不博;(未敢多陈,疑其陋狭。
)历发众奇,则以为多端;(偏举事类,则欲以释之,复以为多端。
)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如果直率多言,就被认为故意表现;如果聆听不语,则被认为胸无点墨;如果夸夸其谈,则被认为狂妄自大;如果谦和恭顺,则被认为肤浅鄙陋;如果话题狭窄,就会认为涉及面局促;如果言语机敏,就被认为善变犹疑。
先意而言,则以为分美;(言合其意,疑分己美。
)因失难之,则以为不喻;(欲补其失,反不喻也。
)说以对反,则以为较己;(欲反其事而明言,乃疑其较也。
)博以异杂,则以为无要。
(控尽所怀,谓之无要。
)论以同体,然后乃悦。
(弟兄忿肆,为陈管蔡之事,则欣畅而和悦。
)
如果抢先发言,就被认为好大喜功;如果补救别人的缺失,就被认为没有深刻领会;如果见地不同,就被认为相互较劲;如果知识宽博,就被认为杂而不精。
于是乎有亲爱之情、称举之誉。
(苟言之同,非徒亲爱而已,乃至誉而举之。
)此偏材之常失。
(意常婟护,欲人同己,己不必得,何由暂得。
)
总之,只有和自己才能相同的人谈论,才会心情愉悦,感情愈加亲密,并且随之赞美、褒扬、举荐他,这就是偏才经常出现的弊端。
【释评】
《接识》之篇很系统地论述了在刚开始交际时如何鉴别人才,并指出了在鉴别人才时容易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以求破除识人过程中的障碍。
初次交际就能够很好地鉴别人才是异常困难的,鉴别者本身的因素就占了容易失误的很大鉴别原因,所以鉴别者在鉴别人才的同时应该破除自己眼光的狭隘,养成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胸襟和眼光,才能够很好地在众多人才中选出能够为自己所用的人才。
善于鉴别人才的人,也善于聚众人之力,成就自己的事业。
正所谓人才须有智者赏识,开明的领导不仅要有慧眼识才的能力,还要有宽广的胸襟,这样才能够接才纳贤,为己所用。
当今人才在应聘的时候也可以借鉴《接识》之篇的理论,使自己的言谈举止被领导接纳,让自己的才能有用武之地。
然而在初次接识人才的时候,领导者往往以自己的主观感受来揣度和鉴别,有时还存在嫉贤妒能的情况。
当然这缘于人自身难以根除的劣根性,若人人都具有孔、孟那样的品格,岂不都是圣贤了。
前北大校长蔡元培的思想与篇章中的《接识》之论不谋而合。
他虽不是圣贤却是一位智者,为人通达事理、虚怀若谷,所以成就了一批批的人才,他这种对人才的兼容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