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少年走下讲台时,脚步仍有些虚浮,但肩膀却挺直了些。
走廊上,几个同学围上来,不是追问细节,而是问:“你要不要一起去食堂?我们可以慢慢走。”
他点点头,嘴角微微扬起。
而在教学楼顶层的心理咨询室里,一位穿着白大褂的女教师正回放刚刚的课堂监控录像。
她叫林知微,是学校新聘的心理辅导师,也是“声音角落”
计划的培训专员。
她盯着屏幕,反复播放那二十九只举起的手,最后在笔记本上写下一句话:
>“创伤从不因被隐藏而消失,但它会在被看见的瞬间开始愈合。”
她合上本子,打开电脑,将这段课堂记录上传至“声音邮局”
的教育分支系统,并附注:
【案例编号EDU-Ω91】
主题:群体性倾听启动共情涟漪效应
建议推广至全国试点中学。
提交后,她摘下耳机,听见窗外传来一阵清脆的金属撞击声??那是操场边新安装的“声音铃”
。
一根铜管悬挂在木架上,旁边立着一块牌子:“如果你今天很难受,请敲一下。
不需要理由,也不留名字。”
叮??
又一声响起。
林知微望出去,只见一个小个子女生轻轻松开绳索,低着头跑开了。
铃声余音袅袅,在春风中荡出一圈圈看不见的波纹。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云南山区,一所村小的操场上,孩子们正围成一圈,脚下用石子摆出巨大的耳朵形状。
这是他们每周一次的“沉默游戏”
:每人轮流站到圆心,做出一个表情或动作,其他人必须用心去猜他在说什么。
今天轮到一个六岁的男孩。
他蹲在地上,双手抱住膝盖,把脸埋进去,然后缓缓抬起,眼神空洞,嘴唇微微抖动。
一个扎辫子的小女孩立刻冲上前,紧紧抱住他。
“你梦见奶奶走了对不对?”
她哭着说,“我也是!
我昨晚也梦到她不见了!”
男孩愣了几秒,忽然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整整两年,自从奶奶去世后,他再没哭过一次。
村里人都说他“懂事”
,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只是忘了怎么哭。
老师没有阻止,任由两个孩子抱在一起嚎啕大哭。
其他孩子也纷纷围拢,有的跟着流泪,有的轻轻拍他们的背,还有一个小男孩默默脱下外套盖在他们肩上。
太阳斜斜地照在山梁上,风穿过树林,吹动教室屋檐下挂着的一串玻璃瓶。
那是孩子们用废弃药瓶做的“风语器”
,每当风吹过,就会发出细碎如泣的声音。
这一幕被墙上的太阳能摄像头录下,通过卫星传送到贵阳数据中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