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下一秒,铁皮门内侧传来电机转动的“轰隆”
声,两扇门缓缓向两侧打开,震动的力道让地面都微微发麻,门轴处的润滑油味混着外面的草木气息飘进来。
门打开的瞬间,一股浓烈的化学气味扑面而来,我下意识地捂住鼻子,鼻腔里立刻传来一阵刺痛——那不是消毒水的清冽,而是乙酸酐的辛辣和乙醇的刺鼻交织在一起,还裹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麻黄素甜腥味,像变质的蜂蜜混着酒精,闻得人头晕目眩,胃里一阵翻搅。
我跟着肖雅走进厂房,才发现里面和破败的外观截然不同,早已被彻底改造过。
原本的农具车间被一道玻璃隔断分成两部分,外面是操作区,地面铺着深灰色的环氧树脂,防腐蚀材质的表面光滑得能映出人影,干净得没有一丝灰尘,只有几道淡淡的淡黄色液体痕迹,显然刚被专用清洁剂擦拭过,还残留着微弱的化学气味。
操作区中央放着四台巨大的不锈钢反应釜,每台高约三米,直径两米,釜身泛着冷硬的金属光,表面刻着清晰的铭牌——“德国r-2000型精细化工反应釜”
,字母和数字都是激光雕刻的,边缘没有丝毫毛边。
釜身上的压力表指针稳稳停在08pa的位置,表盘玻璃擦得透亮,红色指针在白色背景上格外醒目,说明设备正在稳定运行。
反应釜顶部的进料口盖着不锈钢盖子,边缘的密封胶圈泛着黑色,显然是经常开启却保养得当。
釜与釜之间连着密密麻麻的管道,粗细不一:粗的像成年人的胳膊,外面裹着银白色的保温层,层间的铝箔反光,能看到表面凝结的细小水珠;细的只有手指粗,透明的管道里能清晰看到流动的液体——有的是无色透明的(不用想也知道是乙醇),顺着管道缓缓流淌,在转弯处形成小小的漩涡;有的是淡黄色的黏液(应该是乙酸酐),流速较慢,附着在管壁上,留下淡淡的痕迹。
每根管道上都装着银色的流量计,屏幕上的数字跳动得极有规律,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显然是在严格控制原料的配比,容不得半点差错。
管道交汇处装着三通阀门,阀柄上贴着不同颜色的标签:红色代表“危险原料”
,蓝色代表“溶剂”
,绿色代表“成品通道”
。
几个阀门的阀柄还保持着微微倾斜的角度,显然刚有人调整过。
整个操作区像一个精密的化工实验室,却比实验室多了几分工业的粗粝和危险,每一个细节都在提醒我:这里绝不是什么“农具厂”
,而是一个专业到可怕的制毒据点。
我攥紧了手心,指尖的麻意还没散尽,看着眼前这些运转的设备、流动的化学品,心脏“咚咚”
狂跳——雷朵集团的核心秘密,竟然藏在这样一个荒山野岭的伪装厂房里。
而肖雅,这个既能喂我喝粥又能握枪杀人的女人,竟然能如此熟稔地走进这里,她的身份,比我想象的还要复杂百倍。
四个穿白色连体防护服的人分散在反应釜旁忙碌,防护服是防化级别的,材质厚实却不臃肿,拉链从脚踝拉到领口,领口处的橡胶密封圈贴合着脖颈,连一丝缝隙都没有。
他们脸上戴着3n95口罩,口罩边缘的压痕深深嵌进皮肤,显然已经戴了很久;眼睛上罩着防化学腐蚀的护目镜,镜片是茶色的,能过滤有害光线,镜面上沾着细小的白雾,是设备运行时蒸腾的水汽凝结的。
每个人的手上都套着深蓝色丁腈手套,手套指尖有些发白——那是长期用力握持工具留下的痕迹,有的手套指节处还沾着淡淡的淡黄色黏液,却没丝毫慌乱,动作精准得像实验室里的研究员:左边的人正用注射器往反应釜的进料口注入透明液体,推注的速度均匀得像用机器控制;右边的人盯着流量计的数字,时不时用扳手微调阀门,力度刚好,既不会过松导致泄漏,也不会过紧损坏接口;中间两人则在记录数据,笔尖在防水记录本上划过,字迹工整清晰,没有半点潦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这些人绝不是莲花帮那种只会挥铁棍的杂役——他们的每个动作都透着专业的严谨,显然是受过专业化工训练的技术人员。
看到肖雅走进来,四人几乎同时停下了手里的活。
他们没有立刻说话,而是微微颔首,动作幅度不大,却带着恰到好处的恭敬,不像对上级的谄媚,更像对“同行”
或“负责人”
的认可。
“肖姐。”
四人的声音同时响起,透过口罩传出来,有些闷却清晰,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肖雅没有回应他们的问候,径直走到操作区中央,脊背挺得笔直,肩膀微微后沉,站在那里就自带一股不容置疑的权威感——和之前喂我喝粥时那种温和的姿态判若两人。
“准备好解rkb1的药剂了吗?”
她的声音在空旷的厂房里回荡,带着金属般的冷硬,没有多余的情绪,像在下达一道必须执行的命令。
站在冷藏柜旁的那个戴金丝眼镜的男人立刻点头,他的眼镜架在防护服的面罩外,镜腿用橡皮筋固定着,防止滑落。
他转身打开冷藏柜——柜门打开时发出“嘶”
的一声轻响,里面的低温冷气瞬间冒出来,在空气中凝成细小的白雾。
他从最上层的格子里拿出一个银色保温箱,箱子大约有鞋盒大小,表面印着蓝色的“生物安全运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