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在印度习俗中,凡是在法会论战中获胜的人,都要游行以接受表扬。
这种夸耀行径实在让玄奘难以接受,他坚持不肯这样做,无论戒日王及旁人如何劝说,告诉他这是印度传统,不便违拗,玄奘就是坚持自己的立场。
最后不得已,戒日王只好自己手持玄奘的袈裟,向众人说道:“法师阐扬大乘教义,攻破各种异说,十八天来没人敢加以论驳,值得表扬!”
群众听了齐声欢呼,纷纷烧香、散花、礼敬,而后散去。
玄奘的声望越来越高,大乘教徒们尊称他为“大乘天”
,小乘教徒们则尊称他为“解脱天”
。
这次曲女城的法会可以算是玄奘留印的**,他的大乘天之名传遍了东、西、南、北、中五印度,声望如日中天。
同时这也是他整个西行壮举的结束,早在他辞别那烂陀寺时,就已经把预备带回国的佛像和经典全部带在身边,计划法会结束后就立刻起程回国。
不过戒日王以即将举行的五年一度的无遮大会为由,要求玄奘留下来看看再走。
据说无遮大会是阿育王所创,曲女城东南方的钵罗耶伽国,自古就是个最被看重的布施场,传说印度人在那里布施所积的功德,要比在别处多上千百倍。
戒日王也把会场选定在此处,打算进行为期七十五天的布施,他通知了所有佛教僧侣、婆罗门及其他教派的信徒前来参加,那些贫困孤寡的人都可以到会场接受施舍。
十八国国王也被邀请,参加曲女城大法会的人也就近赶到了这次的会场。
各界人士到齐之后,大会总共聚集了将近五十万人。
依照佛教僧侣、婆罗门、异教徒、远道来者、贫困孤寡者的顺序发放布施。
佛教僧侣得到的有金钱百枚、珍珠一颗、毛织衣服一套,还有一些香花和美食。
戒日王为此散尽家财和五年的国库积蓄,甚至连身上所穿戴的东西也一律施舍,只留下象、马和兵器等。
他认为把财物施舍给天下百姓,就等于是储存在“福田”
之中,是最安全、最稳固的积蓄。
大会结束后,各国国王又主动出钱,将戒日王送出去的私人衣物赎回来还给他,几天后终于凑齐回复原状。
看到这一幕幕布施场面后,玄奘深受感动,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回国的决心,带着深切的感受,玄奘向戒日王辞行,戒日王依依不舍地要求他再多留十几天,而一向快人快语的鸠摩罗王则说:“法师如果愿意留在我的国家,我愿意为法师建造一百所寺院。”
玄奘心中明白,既然已经学有所成,就应该回到中国弘扬佛法了,他婉言拒绝两位国王的好意,戒日王和鸠摩罗王也就不再强留。
戒日王表示,若玄奘计划循海路回国,他可派专使护送。
玄奘说:“来印度的途中,我曾与高昌王有约在先,要再回到他的国家一趟,不能辜负他的盛情,所以还要循陆路回去。”
戒日王还想要为玄奘提供路费,玄奘连忙拒绝,只接受了一件鸠摩罗王所送的曷剌釐帔,即一种用山羊或骆驼身上较细的毛织成之衣服,也有人说是鹿毛,其特色是防雨效果很好。
玄奘出发那天有很多人相送,大家都依依不舍。
戒日王后来得知,早在曲女城大会时,玄奘就把佛像、经典等物品委托北印度乌地多王的卫队代为运载。
戒日王费尽口舌,想要送给玄奘很多东西,但都被玄奘拒绝,戒日王就把一头大象、三千金币和银币一万交给乌地多王,请他转交给玄奘。
玄奘起程后的第三天,突然感觉身后有快马如疾风一般飞驰而来,玄奘心中一惊,以为是土匪来袭。
等走近时仔细一看,原来是戒日王和鸠摩罗王等人兼程赶来,希望和玄奘进行最后一次话别。
戒日王还特派四名类似中国的散官之类的官员,带着自己的亲笔书信护送玄奘出境。
那些信函主要是介绍玄奘的博学高德,要求沿途各国提供便利,好让玄奘顺利归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