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要淡薄得多。
其一是没有诸如吴道子、阎立本这样的绘画大师留画于塔壁。
壁画之于中国的塔,就像壁画之于欧洲的大教堂,是不可或缺的。
其二,是文人题咏甚少。
西安一座大雁塔,几乎集中了唐代最负盛名的诗人的歌咏。
尽管是一座小小建筑,凝结其中的,却是一个完整的盛唐气象。
所以说,这座千寻塔虽然是唐代的产物,但只能算是一件仿制品。
中原的古塔,经千百年的战火,已经所剩无几。
大理远离中原,也就远离了大规模的战争,这是千寻塔得以保存的原因。
尽管是仿制品,站在它跟前,你依然可以形象地体会到盛唐气象。
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最值得我们骄傲的莫过于盛唐。
那时的京城长安,很有点像美国纽约在今日世界的地位。
chatown一词,我们不译为中国城或汉人街而译成唐人街,大约就是我们都承认只有盛唐才能代表礼义之邦的中国。
盛唐的开放胸襟和兼收并蓄的文化风范,并不难以为继。
难以为继的,是那时的宗教观。
佛教在唐代达到发展的顶峰,对风化士民也的确起到作用。
唐代的中兴,不能说同这种宗教观的转变与深化有关。
我这么说,并不是宣扬“佛教兴国”
,而是觉得现在,还没有哪一种信仰,能最大限度地凝聚起中华民族的信心和智慧。
在千寻塔下,这么胡思乱想了一通。
暮色还不算太稠,我想趁剩下的天光登塔作一番俯瞰,可是塔门紧闭,说是守塔人下班了不接待游人。
这令我多少有点不快活,只好眼巴巴地看着燕子自由地从塔的檐窗里穿进穿出。
后来,在滇西南的旅游中,我又看见了不少的塔,多半是极富滇西南特色的蛇骨塔。
从滇西归家后,我读到明人朱孟震写的《西南夷风土记》,其中有这么一段:
其地俗尚佛教,寺塔遍村落,且极壮丽。
自缅甸以下,唯事诵经,俗不杀牲,所以鸟兽与人相狎。
凡有疾病祝佛,以僧代之,或一年、二年、三年,募人代之。
由此可见,一直到明代,滇西南这块地方,还是寺塔随处可见,且有着鸟兽与人相狎的桃花源风光。
可惜,这些都只保留在线装书里。
旅行其中,村村寨寨,我没看到多少香案,卖猪肉的案子倒是到处都有。
至于塔,即使存下的,当地人也根本不把它当成什么景致。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