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一节恶行种种:孟山都都干了些什么
banner"
>
一、阿根廷:浸透着农民血泪的大豆阿根廷,这个南美第二大国,在它的东中部,美丽的潘帕斯大草原土壤肥沃,气候宜人,印第安土著和后来的西班牙裔移民辛勤劳作,使阿根廷拥有了“世界的粮仓和肉库”
的美称。
在20世纪的胡安·庇隆时代,小型家庭农场遍布草原,农民们在他们的土地种上些小麦和蔬菜,养些鸡鸭和奶牛,或者自用,或者出售,一家家过得其乐融融。
他们生产的牛肉质量非常好,只有美国的得克萨斯牛肉才能比得上。
那个时候的阿根廷农民自给自足,负担轻微,政府也取予(税收)方便,与农民相安无事。
富足而和谐,这使阿根廷成了全世界称羡的“白银”
(西班牙语“阿根廷”
原意)之国。
如今的潘帕斯草原再也看不到昔日“鸡犬相闻”
的“小国寡民”
景象。
秋天里,你能看到的只是一望无际的豆浪,隆隆驶过的大型收割机、徐徐开出的装满大豆的卡车——大豆,大豆,只有大豆。
现在的阿根廷,大豆成了最重要的农产品和出口商品,以至于它的美女总统克里斯蒂娜也会因为“得罪”
豆农而焦头烂额,因为推销大豆“有功”
而获得连任。
大豆,让阿根廷得到了很多,包括不可靠的金钱和虚妄的荣耀。
但他们失去了更多,他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他们的经济主权、人民健康。
金黄色的大豆浸透了阿根廷农民的血泪和现任政府的无奈。
但孟山都人笑了,他们在背后操纵着阿根廷大豆产业的发展,攫取着大豆育种、生产、销售等所有环节的超额利润。
阿根廷大豆成就着这家以美国为背景的跨国种业公司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
。
那么,孟山都在阿根廷做了些什么,它又给阿根廷人带来了些什么?
让我们从头说起。
20世纪70年代,阿根廷还处于“光荣的庇隆时代”
。
那个时代的阿根廷,强大和组织良好的工会与深度参与经济发展的中央国家机器相结合,与私营经济密切合作,形成一种堪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社会民主主义相媲美的国家管制经济模式。
庇隆主义也使阿根廷人团结起来,建立了强烈的国家认同。
石油危机的爆发使阿根廷进入了国家经济与政治的动**阶段。
1976年,在美国的支持下,卡洛斯·梅内姆通过军事政变夺取了政权,在美国版的“休克疗法”
建议下,阿根廷迅速走上激进的自由化、私有化发展道路,大量的外国投资进入阿根廷,负债发展成了阿根廷经济的主要驱动力。
20世纪90年代开始,梅内姆在国内大力推行所谓的“农业革命”
,以期增加农业方面的收入来偿还外债。
在这场“革命”
中,阿根廷市场充斥着外国进口的廉价粮食,国内中小农场主因此纷纷破产,大量的农田被以嘉吉为首的外国农业企业收购,许多的农场购并还是在黑社会和警察的逼迫下完成的。
大量的失地农民成为城市的流民或外国在阿新农场的农业工人。
就在此时,孟山都出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