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生人日顿委,四夷日日炽,天子因之幸陕,幸汉中,焦焦然七十余年。
运遭孝武,澣衣一肉,不畋不乐,自卑冗中拔取将相,凡十三年,乃能尽得河南、山西地,洗削更革,罔不能适。
唯山东不服,亦再攻之,皆不利。
岂天使生人未至于恎泰邪?岂人谋未至邪?何其艰哉!
今日天子圣明,超出古昔,志于平治。
若欲悉使生人无事,其要先去兵。
不得山东,兵不可去。
今者,上策莫如自治。
何者?当贞元时,山东有燕、赵、魏叛,河南有齐、蔡叛,梁、徐、陈、汝、白马津、盟津、襄、邓、安、黄、寿春皆戍厚兵十余所,才足自护治所,实不辍一人以他使,遂使我力解势弛,熟视不轨者无可奈何。
阶此,蜀亦叛,吴亦叛,其他未叛者,迎时上下,不可保信。
自元和初至今二十九年间,得蜀,得吴,得蔡,得齐,收郡县二百余城,所未能得,唯山东百城耳。
土地人户,财物甲兵,较之往年,岂不绰绰乎?亦足自以为治也。
法令制度,品式条章,果自治乎?贤才奸恶,搜选置舍,果自治乎?障戍镇守,干戈车马,果自治乎?井闾阡陌,仓廪财赋,果自治乎?如不果自治,是助虏为虏。
环土三千里,植根七十年,复有天下阴为之助,则安可以取?故曰:上策莫如自治。
中策莫如取魏。
魏于山东最重,于河南亦最重。
魏在山东,以其能遮赵也。
既不可越魏以取赵,固不可越赵以取燕。
是燕、赵常取重于魏,魏常操燕、赵之命。
故魏在山东最重。
黎阳距白马津三十里,新乡距盟津一百五十里,陴垒相望,朝驾暮战,是二津,虏能溃一,则驰入成皋,不数日间。
故魏于河南亦最重。
元和中,举天下兵诛蔡,诛齐,顿之五年,无山东忧者,以能得魏也。
昨日诛沧,顿之三年,无山东忧,亦以能得魏也。
长庆初诛赵,一日五诸侯兵四出溃解,以失魏也。
昨日诛赵,罢如长庆时,亦以失魏也。
故河南、山东之轻重在魏。
非魏强大,地形使然也。
故曰:取魏为中策。
最下策为浪战,不计地势,不审攻守是也。
兵多粟多,驱人使战者,便于守;兵少粟少,人不驱自战者,便于战。
故我常失于战,虏常困于守。
山东叛且三五世,后生所见言语举止,无非叛也,以为事理正当如此,沉酣入骨髓,无以为非者,至有围急食尽,啖尸以战。
以此为俗,岂可与决一胜一负哉?自十余年凡三收赵,食尽且下。
郗士美败,赵复振;杜叔良败,赵复振;李听败,赵复振。
故曰:不计地势,不审攻守,为浪战,最下策也。
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
宰相李德裕素奇其才。
会昌中,黠戛斯破回鹘,回鹘种落溃入漠南,牧说德裕不如遂取之,以为:“两汉伐虏,常以秋冬,当匈奴劲弓折胶,重马免乳,与之相校,故败多胜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