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为了考上公务员,王昌龄头悬梁锥刺股,没日没夜的学习。
皇天不负有心人,三十岁的王昌龄进士及第,考上公务员了。
本以为成功上岸之后,就可以过前途似锦,走上人生巅峰。
但是王昌龄不知道,考上公务员的他已经来到人生高光时刻。
他没有人提拔和赏识,只能做秘书省校书郎的闲职,就是个负责抄抄写写的底层公务员。
没有任何权利,只能听之任之。
但王昌龄不甘心,他觉得自己的才华不能因此被埋没,可又没有门路和钱,勉强混日子罢了。
工作枯燥无趣,可王昌龄也做了四年。
所幸枯木逢春,朝廷开办博学宏词科考试,他报名参加考试,又一次榜上有名。
王昌龄很努力的展示自己的才华,可官职还是没有升迁,仅仅是汜水县尉。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王昌龄很是受伤,他自认为自己不应该被这样冷落,要说冤枉,的确有些委屈他的成分。
但王昌龄有些小毛病,他被贬的理由是不护细行。
凡是才子都有傲骨,比如李白,每次给他们相对低一点的官位,他们都觉得配不上自己的才华,你们这群人就是眼瞎。
因为有了这样的心态,所以工作上就没那么尽心尽力。
而王昌龄又是一个大社牛,唐代的社牛能干的事,无非是喝酒谈诗、听歌跳舞、组团出行,不管哪一件事儿都需要时间。
可你一个公务员,假期都是固定的,要想做休闲事,只能翘班摸鱼。
而且很多人喝了酒以后,还喜欢吹牛,聊官员说皇帝,王昌龄也有酒后乱说的毛病。
其实秘书省校书郎这个职位,虽然品级低了点,但很磨练人。
如果你在这个位置上兢兢业业的做,想要升迁还是相对容易的,毕竟能直接接触权利中心。
比如魏征、张九龄等唐朝知名官员,就是从这个位置一步步走上去的,可见王昌龄并没有做好本职工作。
唐朝选拔人才的机制是有疏漏的,诗歌是选择人才的一个衡量标准,可诗歌写的好坏,和他能否做一个好官没有必要联系。
王昌龄和李白等人就是觉得自己才华横溢,不该给我如此低的官职,从而心里不服气,也不好好工作。
这样的人根本不适合做官,况且唐朝的官场不透明,他们心中不悦,嘴上骂得厉害,心里就会泄气,真办实事的时候少。
中央官员外调下基层,也可能是升迁的前兆,很多掌权人都喜欢这样磨炼官员。
也可能王昌龄看不懂官场的暗流涌动,他还是觉得委屈,甚至更加变本加厉的摸鱼,四十一岁这一年,他又被贬了。
不过也有可能是朝中无人的缘故,他被人一杆子支到岭南。
王昌龄很是无奈,他觉得没人能理解基层公务员的心酸历程,在做基层公务员的这几年,他写的诗歌转播范围很广,加上他又喜欢交朋友,所以名气不小。
要是能谨言慎行,也不至于因为莫名其妙的罪名被贬。
好在因为他是大唐第一社牛,认识的朋友最多,所以贬官的路上一点不伤心落寞。
南下的旅途中,到处都有朋友请他吃饭做客,他今天去这家,明天去那家,这一路上的行程都安排满了,唐朝诗圈最红的小达人李白不过也就这种规格的待遇了。
任职一年多来,命运之神眷顾王昌龄,正赶上玄宗李隆基大赦天下,他可以不用在偏远地区受苦受累了。
借着这个机会,王昌龄得以回到长安,等待官府重新安排职位。
此间还有一个小插曲,王昌龄北归的路上路过襄阳,襄阳有他的老朋友孟浩然。
朋友相见自然是要把酒言欢的,可孟浩然的背上有毒疮,病情刚刚稳定,不可以喝酒的。
但是孟浩然与王昌龄这哥俩越喝越开心、越喝越上头,俩人喝了一宿,之后王昌龄继续北上,孟浩然却病重死亡,通过喝酒过命的兄弟,估计后世没有超过这种境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