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李纲显然不如黄潜善聪明,刚刚被新皇上提拔为左相就上书要收复失地,迎回二圣。
后边这四个字是赵构最不愿意听的,收复失地赵构所欲也,迎回徽钦二帝非赵构所欲也。
可李纲态度那么坚决,又有人望,说不定两件事就都能办成。
赵构显然不想二者得兼,因此自然倾向于主和的黄潜善和汪伯彦。
黄汪秉承赵构的密旨,把李纲的奏折留中不发,创纪录的是宗泽的《乞回銮疏》,整整被驳回了二十四次。
如此恶劣的政治气候之下,李纲的左相仅仅当了七十来天。
这直接导致了一场学运,太学领袖陈东上书要求给李纲官复原职,还历数黄潜善、汪伯彦的若干罪状,请求宋高宗将二人撤职查办。
黄汪二人怕了,这叫陈东的很不好惹,靖康年间就带着几百学生伏阙上书请诛以蔡京、童贯为首的六贼,居然事成,可说是很有号召力。
坊间亦有说法,把太学称为“带发头陀寺,无官御史台”
,头陀寺是说学生们清贫苦修,生活乏味,后一句不用解释了,足以证明太学生们参政议政的话语权及影响力。
于此同时,布衣欧阳澈也上书,这位更狠,以屁民身份指摘朝政,连最高领袖都没省着,批评赵构不思进取沉湎女色。
借此机会,黄潜善和汪伯彦一合计,就把欧阳澈的话也栽到陈东身上,两人一块杀了。
多年以后,赵构对批准杀害陈东、欧阳澈这事后悔得不行,至少是让人看着貌似后悔得不行,既违背了太祖“不杀上书言事人”
的圣训,又担了个镇压学运的千古骂名,于是就给两人平了反,又封官又送田产,倒也没敢公然抹去这段历史。
清朝有笔记记载,明朝嘉靖年间的丹阳还有宋朝学生领袖陈东的祠,门前跪着两个铁像,一个是黄潜善,另一个是汪伯彦。
比岳飞墓前那四位早了好多年,秦桧集团是清嘉庆时才跪下的。
还有一个人的死也不得不记在黄潜善头上——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攻陷扬州然后屠城,赵构刺溜刺溜就跑了,司农卿黄锷跑到江边,刚要过江就被军民逮住,有人大喊,这孙子就是误国误民的黄潜善!
黄锷还没来得及张嘴辩解就成了肉块。
唉,不明真相的暴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