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章惇得势,蔡京辅佐其变法得力,居然升上副相的高位。
不过好日子只有六年,哲宗一死,保守派又卷土重来,蔡京被削爵在杭州赋闲。
正是在此期间,宦官童贯来杭公费旅游,蔡京忙着三陪,带着童贯两人一鸟游西湖吃大餐,又送童贯古玩字画若干,部分字画经童贯之手转赠给了徽宗赵佶,赵佶本来就特喜欢蔡京的诗词书法,这下弄到真迹美得不得了,没多久就调蔡京入京,封了左仆射的官。
这一点跟传说中的高俅发迹史有几分像,不过高俅比蔡京就差多了,前者虽然踢得一脚好球,但也就是弄个太尉级国脚当当,蹴鞠,小技尔,哪比得上诗词歌赋的大手笔。
你看有个皇上粉丝,蔡京的官运不亨通才怪。
作为书法家的蔡京传世作品不多,然而在其主政期间的北宋,全国都可以看到他的墨迹。
只不过蔡太师的墨宝大都镌刻在石碑上。
此人干的最下作的事之一就是亲笔写下元祐党人的名字,铭碑竖之,供不明真相的群众唾弃,从精神层面予以羞辱。
最后连宋徽宗都看不下去了,加上迫于反对声音日隆,赵佶不得不罢了蔡京哥俩的官。
宋人罗大经有本笔记小书《鹤林玉露》,里面提到了蔡京。
说有一官吏买了个妾,这妾自称前职业是蔡太师府里包子厨的厨师。
某天这位官人想吃包子,就命小妾给他蒸上一笼,妾说我不会。
大官人又饿又气,骂小妾,你不是说自己是太师府里蒸包子的吗?怎么又不会包了,给个解释!
小妾说:妾乃包子厨中缕葱丝者也。
Ohmygod,这分工也太细了点吧,闹半天这位妾当初只管择葱,连切葱丝都不管,照此推理,蔡京吃个包子至少需要七人,择菜的、切菜的、剁肉的、调馅的、和面的、生火的、负责蒸的,这就七个了,还不包括最后负责端上来的服务生。
只知北宋经济发达国民生产总值高,还不知道行业细分细到这种程度。
假如罗大经所记不虚,蔡京的豪富可想而知了。
《水浒传》里的花石纲项目就是蔡京负责的,宋江方腊的揭竿而起跟这项目多少都有点关系。
这说明,庞大的国家项目是大有油水可捞的,同时也是容易激发民变的。
《水浒》里有关蔡京的还有一章,宋江刺配江州,江州知府叫蔡九,是蔡京的第九个儿子,但史书记载蔡京只有八子,所以这蔡九是施耐庵让蔡京超生的。
后人说这是影射蔡京的八子蔡绦。
蔡京晚年已经不怎么管事,横行不法的权力基本交给了幼子蔡绦,据说这位蔡八爷上朝时都带着几十个小弟,相当嚣张。
蔡八后来被流放广西白州,期间写了本《铁围山丛谈》,据说是本很有价值的笔记小说,记录了从宋太祖到高宗近二百年的掌故,书写完后贫病而死,结局跟他爹有一拼。
有关蔡京的野史还有这么一段,《两般秋雨盦笔记》中有写:蔡京欣赏吴伯举的才华政绩,将之从苏州太守的任上调到汴梁做京官,后来因为吴伯举不贪不腐拒腐蚀,没和老领导保持一致,又被蔡京贬了官,发配地方了。
蔡京的态度是:既做官,又要做好人,二者可兼得耶?读到这典故时我脑海中顿时浮现出前些年郑州逯副局长发型帅气的形象以及他的名言: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
元人脱脱修的《宋史》,多被后世诟病,说这史修得不靠谱,传与传之间相抵牾的很多,时间地点人物等五个W紊乱,有失客观的添油加醋也不老少。
比如蔡京的列传,通篇找不到个好词,事实上蔡京推行的新法还是有些可取之处,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相当超前。
比方说蔡京废科举,设太学,拓宽了士子们的上升渠道,朝廷取材途径也相应变得不那么单一。
思维够超前吧,要知道这两件事到现在还没办成呢。
另有一桩可夸的是办慈善,蔡京动用国帑办了居养院和安济房,这两个机构一个相当于养老院,另一个相当于救济站,当时北宋的孤寡老人、穷苦人以及乞丐大都有了安身之所,免除了成饿殍的危险。
这点在今天看起来都很难得,花了钱又动了脑子,没有找兵卒拿个喇叭到处喊:请自觉抵制乞讨和卖艺行为——不得不说,蔡京这政策,挺人性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