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女的全穿花盆底儿高跟儿,崴了脚也得练。
清早上朝路上,孙之獬觉得自己比较拉风,到朝堂之上,很自然地就站在了满臣一边。
结果很不美妙,满臣多正宗多贵族多高人一等啊,你这死汉人还想跟我们站一块儿?滚——把孙之獬推了出去,老孙很是尴尬,又不敢跟满洲大臣死扛,只得转身回到汉臣行列。
结果更加不美妙,当他回过头来,再看一干汉臣,肩并肩手挽手,弄得跟打美式橄榄球似的,比勾了缝的墙都严密。
孙之獬要想跻身其中,唯一的办法就是变成一把锥子,可是,把脑袋变成金钱鼠尾容易,变锥子他道行不够。
这一幕让我想起《伊索寓言》里那个蝙蝠与鸟兽的故事,可以说,蝙蝠的下场有多尴尬,孙之獬就有多尴尬。
鸟兽都不接纳他,孙蝙蝠受了大刺激,急了,愤而上疏,“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
这几句话在徐珂的《清稗类钞》中可以查到。
顺治看了为之动容,叹道:没想到这帮大明叛徒里还有帮我们说话的。
随之采纳,并大力推行。
照这一幕来看,孙之獬剃发易服还在冯铨、李若琳之前。
既然汉官都主动提议,顺治下起髡发令来也就不客气了:十日之内尽使薙(作者注:音、意同“剃”
)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已定地方之人民,仍存明制,不随本朝之制度者,杀无赦。
很多人都被电视剧骗傻了,以为顺治是个情种,天天谈情说爱单相思,跟个忧郁王子似的,杀人这种事哪下得去手,好吧看数据——
髡发令颁布后,明朝通政使侯峒曾,率一众留发不留头的死士玩命守城,破城后侯峒曾父子投水自尽,随后城中两万人被杀;二十天之后,嘉定又有人抗命拒理发,被镇压后屠城,二十万人剩了不到一百;小城江阴,明朝的小破官典史阎应元,带头抵抗清军剃发令,足足守了八十一天,居然弄死十八个大将,三个满清王爷。
城破后阎应元胫骨被砍断也没跪下,破口大骂而死。
事后的数字是:江阴城内城外,死难者近十八万人,活命者,五十三人。
《百家讲坛》的阎老师,讲到清初时曾说,剃发易服是为了民族融合,促进了民族文化交流,阎老师认为上面的数字仅仅是数字吗?后来阎师被一大汉掌掴,事后某网友在天涯留言:剃发易服是民族交流的一种形式,不许上纲上线;掌掴是和阎崇年交流的一种形式,不许上纲上线。
你知道的,我不是在谈因果啊,我反对暴力的……
髡发令下后除了死的就是逃的,黄宗羲在《两异人传》中说:“自髡发令下,士之不忍受辱者,至死而不悔,乃有谢绝世事,托迹深山穷谷者,又有活埋土室,不使闻于比屋者。”
大儒王船山也跑到山里,连笔墨纸砚都不敢下山买,姓名改成了瑶族人,还好“完发以终”
,到死没剃头。
有位孔子后人,自以为祖宗牛逼,说我们是衍圣公嫡系子孙,金元够狠吧,都没让我们剃头,这次也别剃了吧。
顺治的批复是:疏求蓄发,已犯不赦之条,姑念圣裔免死——圣人之后怎么了,就是孔夫子死而复生今天也得给我剃头,不剃就割脑袋,没商量!
这一段,没辫子的阎老师是不讲的。
清朝笔记《研堂见闻杂记》里说:江南百万生灵尽膏野草,皆之獬一言激之也。
原其心,止起于贪慕富贵,一念无耻,遂酿荼毒无穷之祸。
这话说的有点狠,让孙之獬为数十万死难者埋单,他也埋不起,但是对这些生灵的消逝,孙之獬是有责任的,部分责任也是责任。
顺治二年(1645年),南明小朝廷覆灭,一堆前明大臣都觉得这是个好机会,踊跃请命前去招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