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藏富于国,也是末世景象之一。
有关大明朝的末世景象,《明季北略》的作者计六奇指出:“谓皇帝欲守天下,而征及妓银,时事可知矣。”
后来呢,后来“李自成破京,取银十七库而去”
。
捂着十七库的银子舍不得花,到了全便宜了李自成。
周延儒是不会替崇祯算经济账的,对于他而言,揣摩皇帝的心中所想,不触怒龙颜确保自己的地位是第一要务。
在他的政治生涯后期,崇祯也读懂了这位自己一直倚重的周阁老的心思,“朕恨其太使乖”
,对周延儒在自己跟前儿卖俏耍手腕有点恨,也有点无奈,然而你知道的,崇祯到死也不知悔,他是真龙天子,天子哪能有错,哪怕是被李闯逼得上吊的天子也没错,他永远不知道自己就是培植周延儒这种谄臣佞臣的土壤,认定了误国的永远是大臣。
听说皇上说他“太使乖”
之后,周延儒不反思反倒很美,说:我伺候的领袖太英明了,不出乖讨巧哪成啊。
温体仁是弄权高手,既然能把周延儒扶上高位,也能给你轰下来。
崇祯四年(1631年),温体仁完成周延儒劣迹的搜集整理工作后,先是指挥言官上疏,随后又抖出新科状元陈于泰和周延儒的姻亲关系。
崇祯有点崩不住了,这位朱元璋的重重重孙子,遗传密码里的怀疑因子被温体仁激活了。
周延儒是个交友广泛的人,早年和同学冯铨关系就不错,不仅同过窗,还有同床之谊,两人又都是美男子,为了巩固友谊并且优化遗传基因,周、冯还结了儿女亲家。
此外周延儒还拔擢了一群东林党人,最有名的就是复社领袖张溥和吴伟业,一时间满朝都是他的门生故吏。
而温体仁压倒周延儒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朋党”
二字,崇祯最恨党争,终于下决心免了周延儒的官,让他告病回老家。
写到这儿交代一个细节,周延儒动身前,崇祯命人送来金银彩缎,并派人护送回乡,周延儒不傻,领导还惦记自己,这说明还有起复的机会。
崇祯十四年(1641年),温体仁玩完了,当了五年首辅后被免了官。
官是免了,但政治生态环境也毁得差不多了,之后任命的首辅一个比一个贪。
而朝廷之外,李自成、张献忠的造反事业如火如荼,皇太极也在东北称帝,于是周延儒又被想起来了。
起初老周有些不想出山,但经不住学生张溥和吴昌时的怂恿,尤其是张溥的话很有**力,“恩公若再度为相,改弦易辙,可重得贤声”
,周延儒听了老躯一震,闹半天我是个老不贤,好吧,出山做点好事留个好名声吧——于是,于是就进《奸臣传》了。
梅开二度之后,周延儒在首辅一职干得相当不错,提拔了一堆能臣,清除温体仁的弊政,免除灾民税赋,使劲整理大明这个烂摊子。
一段时间之后,貌似有了起色,感动得崇祯搞了一场行为艺术。
崇祯十五年(1642年)的大年初一,满朝文武列好队,崇祯让周延儒脸朝西站好,鞠了个九十度的躬,然后含泪说:以后我就听周爷你的了。
太可怕了,我要是周延儒第一反应就是逃跑,拯救世界和平的担子太重了吧,区区文人哪扛得起。
野史里说,周延儒出发前晚梦到了死去多年的老妻,嘱咐他千万别去京城,他没听。
周的儿子做的也是同样的梦,告诉老爸后,老周还是没听。
北方话管这叫“作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