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就在他醒来后,还一直相信他梦中所见是他亲身经历。
他相信格拉迪沃曾经生活在庞贝城,就死在那个灾难发生的日子。
一场梦留给他的信念成为他幻想的又一新起点。
我们不敢妄言作者描写此梦并将妄想的展开与一个梦联系在一起有其特殊的用意。
事实上,已有热心的研究者搜集了大量的病例,来说明心理的障碍与梦境有关并产生于梦境。
也有情况表明,在一些杰出人物的生活中,采取某些重要行动和做出重大决定的冲动也产生于梦境。
但是,这些类比对于我们的认识并无多大帮助,因此让我们还是回到眼前的这个病例中来,即作者为考古学家诺伯特·汉诺德想象出的这个病例。
如果此梦不仅仅是故事的一个不必要的装饰,我们该从哪入手认识这个梦,才能把它与整个故事统一起来?
我可以想象得出,读者中定会有人对此斗胆直言:“这个梦太容易解释了——这是个由城市的噪音引起的简单的焦虑梦:由于考古学家满脑子全是那个庞贝姑娘,因此错将噪音当成庞贝城的毁灭。”
多数人对梦的过程的轻视,一般对梦的解释都是肯定有某种外部刺激与梦的内容大体吻合。
导致主人公做梦的这一外部刺激,就是吵醒睡眠者的噪音。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我们对梦的兴趣也就所剩无几了。
我们真想假设,那天早晨城市的噪音比平时更大一些!
我们也真希望作者告诉我们那天晚上汉诺德一反常态,开着窗户睡觉!
可是很遗憾,作者没有多动些笔墨告诉我们。
要是焦虑梦果真这么简单就好了!
可它们不是,所以这个梦激发的兴趣远不止于此。
梦的形成与外部感官刺激并无必然联系。
睡眠者可以无视这类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也可以无视被这类刺激吵醒而根本不做梦,或者像故事里发生的一样,由于这种刺激在其他方面满足了他的需要,他就把它插入在梦中。
有大量的梦,外部刺激对睡眠者的感官作用不能决定梦的内容。
[34]这个观点讲不通,我们必须另辟蹊径。
或许,我们可以在梦对汉诺德醒来以后的生活产生的效果中找到切入点。
在那之前,他就有一种幻想,认为格拉迪沃是庞贝人。
这一假设现在被他所肯定,接着另一个假设也被肯定——她与其他人一起于公元79年被埋葬了。
[35]忧郁的情绪伴随着妄想的展开而弥漫开来,有点像充斥于梦境的焦虑的回声。
源于格拉迪沃的这一新生痛苦,我们似乎难以理解。
格拉迪沃即使是在公元79年的那次毁灭中幸存下来,到现在也已死去许多世纪了。
我们应不应以这种方式与诺伯特·汉诺德或作者争论?这样,我们又一次陷入困境,似乎已理解无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因梦而生起的幻想的扩张是与一种极其痛苦的情绪同时发生的。
然而,除此之外,我们还是与先前一样一筹莫展。
这个梦不会不解自明,我们只好从我的《释梦》中借用几条规则,来解释眼前的这个梦。
规则这一大意是说一个梦的内容与做梦的前一天所发生的事件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关系。
我们的作者似乎想表明他遵循了这一条原则,因此他把梦与汉诺德的“步行者研究”
联系起来。
现在这些研究的唯一意义就是他在寻找格拉迪沃,试图认出她那富有特色的姿态。
因此,这梦里应含有一个暗示,指点他在哪儿能找到格拉迪沃。
的确梦里她出现在庞贝,但这对我们来说并不新鲜。
另一条规则讲,如果梦者对梦的意象的真实性信念经久未变,以致自己难以从梦中解脱出来,这说明该信念不是由梦的意象的生动性引起的错觉,而是一种心理行为:它是与梦的内容相关的一种确认,确认某事果如梦中所见,这时梦者应该相信这些保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