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
[249]这种类比业已初步的形式在《图腾与禁忌》的第三篇文章中出现,早在1913年该书便首次出版(标准版,第13卷,第89页)。
[250]在《精神分析新论》(1933a)的第32讲中做了一个几乎同样的说明。
[251]这当然是弗洛伊德的一个众所周知的观点。
[252]此指标准版第20卷页码,下同。
——中译者
[253]在《俄狄浦斯情结的消解》(1924d)和《两性解剖差异所带来的心理后果》(1925j)的论文中,弗洛伊德开始强调男孩与女孩性发展之间的差异,同时开始坚持认为,在男女两性中母亲是第一个爱的对象。
对于其观点中所强调重点的这种转变过程所做的讨论可在这两篇论文的第二篇的编者注中找到。
[254]例如,参见1923年《对“小汉斯”
的分析》补加的一个脚注(标准版,第10卷,第116页)和大约同一时期对《性学三论》补加的另一个脚注(同上,第7卷,第226页。
)对弗洛伊德这种动摇态度的全面说明见于琼斯,1957年,第61页及以下几页。
[255][例如,参见《性学三论》(1905d),标准版,第7卷,第164页。
]
[256][参见《压抑》(1915d),标准版,第14卷,第147页。
]
[257][这个问题可追溯到非常久远。
例如,参见1896年12月6日给弗利斯的一封信(弗洛伊德,1950a,信52)。
弗洛伊德在《对“杜拉”
的分析》(1905e)中讨论过这个问题,标准版,第7卷,第28~29页,其中一个编者脚注提供了大量有关该主题的其他参考文献。
在1925年弗洛伊德为《超越快乐原则》(1920g)增补的一个简短的脚注中也提到了目前这种解决方法。
]
[258][参见《超越快乐原则》(1920g),标准版,第18卷,第24页。
]
[259][见编者导言,第83页。
]
[260][意即在心灵中代表本能的东西。
这个术语在《本能及其变化》(1915c,标准版,第14卷,第111页)以下的编者注中做了全面讨论。
]
[261][弗洛伊德在《癔症研究》(1895d)中用这个术语来解释癔症症状。
例如,参见标准版,第2卷,第297页。
对这个概念的一个非常清楚的说明将在《精神分析五讲》(1910a),标准版,第11卷,第16页以下,第1讲中找到。
]
[262][参见编者导言,第84页,以及下面第133~134页。
]
[263][见《压抑》(1915d),标准版,第14卷,第148页。
]
[264][参见《超越快乐原则》(1920g),标准版,第18卷,第27页以下。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