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在《自我与本我》(1923b)中这个主题又被提出来并得到发展。
尤其是参阅第一章结尾和第二章。
]
[21][这句话的目前这种形式可追溯至1921年。
在第1版(1920)中是这样写的:“或许自我的很大一部分本身就是潜意识的;可能只有它的一部分能被‘前意识’这个术语来涵盖。”
]
[22]对抵抗之来源的一个更全面和略有不同的说明可以在《抑制、症状和焦虑》(1926b)第十一章中找到。
[23][1923年增注]我已在别的地方论证过(1923c),有助于强迫性重复的东西是治疗中的“暗示”
这个因素——就是说,病人对医生的顺从,这种顺从深深地植根于他的潜意识的父母情结中。
[24][参见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导论》(1916~1917)第14讲的开头,对“三个愿望”
的童话所做的比喻性的使用。
]
[25][这个句子是1921年补加的。
]
[26][参见C.G.荣格对这个主题所做的恰当说明(1909)。
]
[27][在1923年以前,这最后一句话是这样写的:“强迫性重复本来是自我召唤来提供帮助的,就像它依附于快乐原则那样。”
]
[28][见弗洛伊德《释梦》(1900a),标准版,第5卷,第610页以下,以及《论潜意识》(1915e),第二节。
]
[29][知觉系统(theperceptualsystem)是弗洛伊德在《释梦》中第一次进行描述的(标准版,第5卷,第536页以下)。
在后来的一篇论文中(1917d)他论证说,知觉系统与意识系统是一致的。
]
[30]以下的内容是完全建立在布洛伊尔的观点基础上的,这是他对《癔症研究》的理论贡献的第二节中提出的观点(布洛伊尔和弗洛伊德,1895)。
[弗洛伊德本人在《释梦》,标准版,第5卷,第538页,对这个主题进行了讨论,而且以前在他1895年(1950a)的《科学心理学设计》第一部分第三节中做过全面考虑。
后来在他的论文《关于“神秘的拍纸簿”
的说明》(1925a)又重新讨论了这个问题。
]
[31][标准版,第5卷,第538页。
]
[32][这一段话在《科学心理学设计》的第一部分第三节的后半部分就已经做了预见。
]
[33]布洛伊尔和弗洛伊德,1895。
[见布洛伊尔的理论贡献的第二节,特别是在这一节开始的那个脚注。
也请参见第8页脚注①。
]
[34][参见《科学心理学设计》,第一部分,第五节和第九节。
]
[35][见《论潜意识》(1915e)第五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