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对本文所修正的框架而言,这可能是他所谓“两种防御”
的特别明显的实例。
但是不久,“防御”
作为比“压抑”
更明确的术语,其有用性开始表现出来——特别是在他的心理玄学论文中。
如本能的“盛衰”
过程只是“压抑”
的形式之一,开始被认为是对它们的“防御模式”
(标准版,第14卷,第127页、第132页和第147页)。
这里,“投射”
又被说成是一种“机制”
或“防御手段”
(同上,第184页和第224页)。
然而,直到十多年后,在目前这本著作中,才对这两个术语的不同用法做出明确的说明。
附录二弗洛伊德主要论及焦虑的著作目录
[在弗洛伊德的许多(或许是大多数)著作中,焦虑问题均有论及。
下面的目录不无实际价值。
其中,著作题目前的日期是弗洛伊德开始撰写有关论题的可能日期,题目后的日期是出版日期。
方括弧中的条目为弗洛伊德的选著。
]
[1893年,草稿B:《神经症的病因学》第二部分(1950a)]
[1894年,草稿E:《论焦虑的起源》(1950a)]
[1894年,草稿F:《选集Ⅲ》之一(1950a)]
[1895年(?),草稿J(1950a)]
1895年,《强迫症与恐怖症》第二部分(1895c)
1895年,《关于用“焦虑性神经症”
将一种特殊综合症与神经衰弱相区别的理由》(1895b)
1895年,《对我的“焦虑性神经症”
的论文所受批评的答复》(1895f)
1909年,《对一个5岁男孩的恐怖症的分析》(1909b)
1910年,《“野蛮的”
精神分析》(1910k)
1914年,《从一例幼儿神经症史中得到的启示》(1918b)
1917年,《精神分析导论》(1916~1917)第25讲
1925年,《抑制、症状与焦虑》(1926d)
1932年,《精神分析新论》(1933a)第32讲(第一部分)
【注释】
[1]见《释梦》(1900a),第六章第一节,标准版,第5卷,第506~507页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