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书页边缘有人用铅笔写下一句话:“他不是发现了电,而是听见了世界的脉搏。”
如今我才真正明白那句话的意思。
几天后,巴黎市政厅召开“城市能源民主化进程听证会”
。
我原本以为又要面对官僚式的质询与拖延,没想到现场却异常不同。
没有西装革履的专家团垄断发言席,取而代之的是来自十九个社区的代表:有电工、教师、退休工人、高中生,甚至还有两个十岁的孩子拿着自制的“家庭用电日志本”
走上讲台。
克莱尔也在其中。
她穿着整洁的白衬衫,胸前别着初级电工徽章,手里捧着一本厚册子??那是她过去半年记录的贝尔维尔电网运行数据汇编。
她的声音清脆而沉稳:“去年七月事故之后,很多人说我们不该自己管电。
但我爸告诉我,医生做手术也会失误,难道我们就该禁止所有手术吗?”
台下传来低笑声,随即转为掌声。
她继续说:“我们不怕犯错,因为我们学会了怎么看懂错误。
就像我现在能分辨哪种嗡嗡声是轴承磨损,哪种是电压不稳。
这些知识不是谁赐予的,是我们一点点争回来的。”
会议结束时,十三区区长当场签署协议,将辖区内五处废弃变电站移交社区运营,并承诺三年内实现全区微电网互联。
更重要的是,议会通过一项提案:今后所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必须包含至少30%的居民共治内容,且设计方案需经社区投票表决。
这场胜利没有烟花,也没有欢呼震天。
散会后,我在台阶上看见几个孩子蹲在门口的石狮子旁,用粉笔在地上画电路图。
他们争论着并联与串联的区别,一个小男孩坚持认为“如果电线像马路,那电流应该遵守交通规则”
。
我走过去,蹲下身问:“那你说,红绿灯该由谁来控制?”
他毫不犹豫:“当然是住在这条街的人啊!
不然怎么知道什么时候放学、谁家老人要起夜?”
我笑了,摸了摸他的头。
回到实验室当晚,我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包裹??来自南极洲康科迪亚科考站。
里面是一台经过极端环境测试的“星火”
能源包残骸,外壳已被冻裂,内部元件结满冰霜,但存储芯片仍完好无损。
随件附信写道:“连续运行417天,累计输出电量2,863千瓦时。
期间经历零下83度低温、持续极夜与暴风雪袭击。
结论:系统可靠,人性更可靠。
谢谢你们让我们在这片白色荒原上,依然感觉自己活着。”
我把这份报告打印出来,贴在实验室最显眼的墙上。
旁边挂上了伊斯坦布尔贫民区孩子画的那颗歪心、萨赫勒老妇人织布时脸上的蓝光、以及克莱尔第一次独立完成线路检修时的照片。
世界正以我们未曾预料的方式连接起来。
然而,真正的挑战从未消失。
三月的一个深夜,警报再度响起,但这次不是来自贝尔维尔,而是远在阿尔卑斯山区的柔性互联站。
监测显示,一条关键跨境输电链路出现异常波动,导致瑞士一侧的三个村庄短暂断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