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这句话击中了他。
第二天清晨,他在一张摇晃的木桌上铺开纸张,提笔写下新的小说开头:“当真理成为罪行,沉默便是共谋。”
字迹刚劲有力,带着某种决绝的意味。
与此同时,巴黎的风暴并未平息。
《时代报》连续三天刊发社论,称“叛国文人莱昂纳尔?德尚畏罪潜逃”
,并暗示其背后有国际反殖民势力支持。
内政部虽未正式通缉,但海关已接到密令,一旦发现此人入境立即拘押。
更有激进团体在先贤祠外焚烧他的书籍,火焰映照着围观人群狂热的面孔。
索菲娅在《新观察家》发表了署名文章《我们为何审判作家》,试图为莱昂纳尔辩护。
她在文中写道:“一个国家若只能容忍赞美,那它的强大不过是沙上城堡。”
文章发表当日,报社收到上百封抗议信,主编被迫公开道歉,称“编辑决策存在失误”
。
最令她心寒的是,昔日文学圈的朋友纷纷保持沉默。
那些曾在沙龙里高谈自由、人权的知识分子,此刻要么避而不谈,要么轻描淡写地说“他太冲动了”
“本可以更策略些”
。
唯有莫泊桑在一次私人聚会上冷冷道:“你们现在不敢说话,是因为还没轮到你们被审判。”
而在法国南部一处庄园里,冯?施泰因将军正翻阅着来自巴黎的情报简报。
他放下文件,望向窗外地中海湛蓝的波光,嘴角浮现出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
“有意思,”
他对副官说,“这个年轻人比我想象中更有勇气。
可惜……勇气往往最先被碾碎。”
他提起钢笔,在便笺上写下几行字,密封后交给信使送往柏林。
他知道,这场风波远未结束??它只是一个开始。
伦敦的生活缓慢而压抑。
莱昂纳尔每日写作六至八小时,内容不再是讽刺短篇或社会评论,而是一部名为《流亡者》的长篇小说。
书中主角是一名因揭露军队腐败而被迫流亡海外的记者,在异国他乡挣扎于身份认同与道德责任之间。
许多段落几乎是他亲身经历的投影,但他刻意模糊了时间与地点,使之升华为一种普遍性的困境。
偶尔他会外出散步,沿着泰晤士河走到大英博物馆附近。
有一次,他在书店橱窗看到自己的作品被陈列在“禁书”
专区,标签上写着:“Frenchsubversiveliterature?bannedinFrance.”
他驻足良久,竟感到一丝荒诞的骄傲。
十月最后一个星期,一封匿名信出现在他暂居地的信箱中。
信纸泛黄,字迹潦草:
>“你知道吗?他们准备把你交出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