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在舆论压力下悄然消失。
有人传言他在深夜潜入继光庐外,跪拜良久,留下一把断剑,上面刻着:“吾罪深矣,唯余愧对先师。”
这一年冬天,民史堂主体竣工。
十二根巨柱撑起飞檐翘角,屋顶覆以青灰琉璃瓦,象征“天听自我民听”
。
正门匾额“民史堂”
三字由李念亲题,两侧楹联为:
>上联:一笔不容虚,千秋自有公论
>下联:寸心皆是史,万姓俱为春秋
大厅中央,除镌刻南宫萤批注的石碑外,新立一座九尺高铜鼎,名为“龙渊鼎”
。
鼎腹铸《龙渊诏》全文,鼎耳雕刻百态人物??农夫、织女、戍卒、商贾、僧侣、学子……人人手持书卷或口述姿态。
开堂典礼当日,来自五湖四海的见证者齐聚嵩山。
一百零八位代表依次登台,递交家族珍藏的史料。
其中最令人动容者,是一位维吾尔族老妇带来的羊皮卷,记载清代新疆屯田百姓如何秘密保存《回部志略》,代代口传,直至今日。
李念登台致辞,声如洪钟:
“今天我们不是在建一座房子,而是在重建一种信仰??相信普通人也有权利讲述历史,相信沉默的大多数也曾推动时代。
那些被踩进泥里的名字,那些被风刮散的话语,今天我们一一拾起,不是为了报复,而是为了让未来的孩子们知道:光明,从来不是某个人赐予的,它是千万人接力点燃的。”
话音落下,钟声再响。
这一次,不再是远方遥传,而是自民史堂顶端那口新铸的大钟轰然鸣动。
钟声滚滚南下,越过黄河长江,穿过峡谷平原,惊起万千飞鸟,唤醒沉睡村落。
而在北岭继光庐,炉火依旧熊熊燃烧。
孩子们仍在诵读《悔过席》,歌声清越,穿透晨雾。
李念回到书房,打开最新一期《拾遗通讯》。
首页刊登了一封来自西伯利亚华裔少年的信:
>“我爷爷说,他曾见过你们寻找的那片冰原。
他说,风里常有读书声,像是几百年前的人还在写史……我不知道真假,但我现在开始学汉语了,想把他说的故事记下来寄给你们。”
她合上信,望向窗外。
海棠树抽出新芽,嫩绿初绽。
去年那片花瓣燃尽的纸灯,已被春风卷至天涯。
但她知道,那火光从未熄灭。
它正在无数陌生人的掌心复燃。
她提起笔,继续书写:
>“拾遗之路,无终无始。
>只要还有人愿意记得,
>就永远有人,愿意出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