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他是最后一个敢在朝堂上说出‘北方饥荒非天灾’的人。
他们把他推下城楼时,手里还攥着奏折。
我不敢葬他,只能把他的衣冠缝进你的襁褓。
你要活下去,要读书,要替他说完那句话。”
泪水滴落在纸上,晕开了墨迹。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母亲从小教他背的不是《圣谕广训》,而是《启智歌》;为什么每逢雨夜,她总望着北方喃喃自语;为什么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别让他们……把名字擦了。”
他站起身,走向水晶碑。
掏出随身携带的炭笔,在碑基附近的石板上写下第一行字:
>**李承业,字明远,贞元十七年进士,因谏言获罪,殁于西华门城楼。
其子李思源,曾任内廷誊录,晚年悔过,助传《余音录》。
其孙李承恩,今日立誓,续笔不辍。
**
写完,他跪下磕了一个头。
紧接着,第二个声音响起。
是那个曾听见爷爷声音的女孩,她也在旁边石板上写道:
>**苏婉儿,岭南苏氏之后。
先祖苏衡,因撰《盐政弊案疏》遭凌迟。
家族隐姓埋名百年,今愿复姓归宗,执笔为祭。
**
然后是第三个、第四个……
林素娥看着这一幕,眼角湿润。
她拿起拐杖,在地上重重一顿:“从今天起,这里不只是纪念之地,更是学堂。
我们要教孩子们识字,更要教他们分辨真假;我们要编史,也要造剑??笔就是剑,墨即是血!”
风雪之中,灯火摇曳,数百支笔同时落下。
千里之外,西北边关的一座军营里,一名老兵正教孙子写字。
孩子才六岁,握笔还不稳,却认真地一笔一画写着:“人不能忘本。”
老人看着看着,忽然老泪纵横。
他想起三十年前,自己也是这般被父亲教会这句话,而父亲,则是从祖父口中得知??那位祖父,正是当年参与焚烧明理书院的士兵之一,临终前跪在佛前七日,只为忏悔那一把火。
与此同时,东海渔村的祠堂中,族老正在主持仪式。
十八名年满十六岁的少年依次上前,每人领取一支特制毛笔??笔杆由沉船古木制成,笔头用海鸟羽绒与烈士鬓发混合而成。
他们在族谱上签下名字,并宣誓:“宁可断骨,不失一言。”
而在王城深处,新任真相馆主事正在审阅一份密报:南方某县令试图销毁一批民间手稿,结果当晚家中突发大火,所有账册文书化为灰烬,唯独那批禁书完好无损,整齐摆放在厅堂中央,上面压着一张纸条:
>**你以为你在烧书?不,你在点灯。
**
他合上报告,长叹一声,提笔批下四个字:“存档,公示。”
时间流转,冬去春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