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但就在她准备手动切换时,野猫突然站起,轻盈跃下屋檐,身影消失在画面之外。
随即,音频转入一段极低频震动,持续七秒,节奏恰好与《茉莉花》倒数第三小节吻合。
几个孩子开始揉耳朵,说“脑袋嗡嗡响”
。
有个小男孩甚至捂住头蹲下,嘴里喃喃:“妈妈……墙里有人敲……”
李念立刻关闭电源。
风更急了,幕布剧烈晃动,像一面挣扎的旗帜。
家长们面面相觑,有人低声问:“这是什么表演?”
更多人则默默牵起孩子的手,准备离开。
就在这时,操场尽头传来脚步声。
一盏煤油灯摇曳而来,照亮了一个佝偻的身影。
是个维吾尔族老太太,裹着褪色的绣花头巾,拄着拐杖,每一步都沉重缓慢。
她走到幕前,盯着那块空荡荡的白布看了许久,然后用沙哑的声音说:
“这不是电影。
这是‘还魂录’。”
人群安静下来。
老人抬起头,目光落在李念身上:“你是叶知秋的学生吧?”
李念怔住:“您认识她?”
“我不认识她的人,但我听过她的课。”
老太太颤巍巍坐下,“1969年春天,她在喀什第三小学代了一周语文。
每天放学后,她不走,坐在教室里给留下的孩子讲故事。
她说,故事比课本更能留住真相。”
她顿了顿,从怀里掏出一块蓝布包着的东西,层层打开??竟是一截断裂的粉笔,上面用极细的字刻着一行数字:**Ω-7.82Hz**。
“她说,有一种频率,叫‘地球心跳’。
当人类集体悲伤达到某个临界点,大地会自己发声。
她让我们记住这个数值,说将来有一天,它会从猫叫、风声、甚至孩子的梦话里冒出来。”
李念呼吸一滞。
7.82赫兹,正是舒曼共振(SchumannResonance)的基本频率,地球电离层与地面之间的天然电磁波振动。
科学界长期认为它影响生物节律,但从未证实其与记忆或情感有关联。
而叶知秋,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把它写进了教学笔记。
“她后来去了哪儿?”
李念轻声问。
老太太摇头:“没人知道。
只记得最后一晚,她把所有教案烧了,却留下这块粉笔。
第二天,学校广播站莫名其妙播了一整夜《茉莉花》,调子很慢,像是在哭。”
李念低头看着手中的录音笔,屏幕刚刚自动亮起,显示出一行新数据:
>【检测到环境共振峰值:7.83Hz±0.01】
>【匹配度:99.6%】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