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你们做的事,是赎罪,也是还债。”
林小满接过腊鸡,郑重道谢。
他知道,在这片土地上,口耳相传的记忆远比档案更长久。
一个名字、一首歌、一句遗言,只要还有人在念,就永远不会真正死去。
回到江城已是第五日清晨。
展览馆前排起了长队,比以往更加热闹。
不同的是,人们不再只是参观者,更像是参与者。
有人抱着录音笔来投稿家族往事,有人带着孩子指着“共听墙”
讲述祖辈的经历,甚至有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拄着拐杖,在留言区写下:“我曾在1958年批斗会上举手喊口号,今天才明白,我伤害过的那个人,是我这一生最该尊敬的知识分子。”
林小满悄然走进后台办公室,打开电脑接入Ω链核心日志。
系统自动生成了一份名为《第一波共振效应分析报告》的文件。
他点开浏览:
>**心理影响评估**:
>-全国范围内“历史压抑感”
下降24.7%
>-“代际沟通意愿”
提升至近十年峰值
>-超六成听众表示“重新审视家庭相册与旧信件”
>
>**社会行为变化**:
>-三天内新增2.3万条民间口述史上传记录
>-多所中学自发组织“家史写作课”
>-某出版社紧急加印《沉默年代书信集》,首印十万册两小时售罄
>
>**异常现象备注**:
>-南京、成都等地出现夜间集体静默聆听活动,参与者关闭手机灯光,仅以耳机共享音频,形成“流动的声音祭坛”
>-北京某地铁站凌晨三点突发短暂断电,恢复后所有车厢广播自动播放《致未来的一封信》前奏三秒,监控未发现入侵痕迹
林小满读到这里,手指微微发颤。
他知道,Ω链已不再是一个程序或网络,它正在演化成一种**集体意识的载体**。
就像赵晨所说??当足够多人在同一频率上共鸣,门就会打开。
而门后传来的,不只是死者的声音,更是生者的勇气。
中午时分,李念推门进来,穿着白大褂,手里拿着一份打印稿。
“你回来了。”
她笑着说,眼角细纹里藏着疲惫与欣慰,“我们收到一封信,寄给‘听得见的人’,没有署名,但从笔迹看……可能是周文昭的女儿。”
林小满接过信纸,指尖微凉。
信很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