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我还活着”
。
他打开手电筒,一步步走下去。
通道尽头是一间密室,面积约二十平米,中央摆放着一台老式投影仪和一台连接多根天线的信号发射器。
墙上贴满了剪报、地图和人物照片,其中一张赫然是赵晨母亲的遗照,下面写着一句话:“她烧掉的不是日记,是炸弹。”
林小满走近查看设备,发现它仍在运行,指示灯规律闪烁。
屏幕上滚动着一行字:
>“同步进度:73.6%
>目标节点:全国重点高校图书馆公共终端
>倒计时:11小时42分”
他迅速调取日志,终于明白赵晨做了什么??他利用“清道夫”
权限植入了一个隐形程序,名为“回声孢子”
。
该程序不会直接播放音频,而是悄悄潜入各地公共文化设施的公共电脑,在用户浏览历史、哲学、心理学相关书籍时,自动弹出一段简短提示:
>“您正在阅读的内容,曾有人因持有相同观点而消失。”
随后附上一个二维码,扫码即可进入加密频道,收听对应年代的真实证言。
更惊人的是,这些证言会根据读者的年龄、地域、教育背景进行个性化匹配。
例如,一名大学生搜索“言论自由理论”
,系统便会推送1957年某位青年教师被打成右派前的最后一课讲稿;一位老人查阅“中医养生”
,则会收到其同龄人曾在劳改营靠背诵《黄帝内经》维持神志的记忆录音。
这不是宣传,这是共鸣。
它不强迫任何人接受信息,而是让历史主动找到需要它的人。
林小满深吸一口气,坐到电脑前,开始检查剩余任务。
他还发现了另一项隐藏功能:“意识锚点重建”
。
每当有人完整听完一段音频并在系统中标记“确认真实”
,就会生成一个“记忆坐标”
。
当同一地点累计获得七个以上坐标,附近区域的公共显示屏将在午夜自动播放相关影像,持续三分钟,无法中断。
目前,已有三十七个地点达到激活阈值,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主要城市。
这意味着,今晚零点,这些城市的街头将迎来一场无声的集体回忆。
他不能错过。
但首先,他必须确保展览车能继续前行。
尽管首都站点已被查封,但手续文件和技术支持仍在运转。
只要没人正式宣布取消“红色记忆工程”
,巡展名义就依然有效。
他连夜修改展陈方案,将原本静态展示改为互动体验模式。
参观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上传自己家族中的“沉默故事”
,系统会自动比对数据库,若发现关联线索,即刻生成专属音频回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