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这不是遗迹。”
李昭在日记中写道,“这是生命体。
它在模仿我们,也在进化。
也许有一天,它会反过来教我们如何真正地‘说话’。”
---
数月后,一本新书悄然流传。
封面漆黑,中央印着一枚裂开的铃铛,下方写着:
>《残响纪年:第一年》
书中收录了三百二十七个普通人的真实故事??有母亲坦白自己曾想抛弃新生儿;有士兵承认战争快感;有学者揭露毕生研究基于伪造数据;也有陌生人写信给素未谋面的受害者,只为说一句“对不起,我曾经支持过伤害你的政策”
。
每篇结尾都附有一行统一格式的声明:
>“本文内容可能与事实不符,也可能完全真实。
>作者保留随时修改、否认或重述的权利。
>因为我们终于明白:
>真相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段旅程。”
此书依旧无出版号,仅靠口耳相传与手抄传递。
阅读者普遍反映,读后会产生强烈倾诉欲,甚至梦见与陌生人进行深度对话。
心理学界称之为“残响综合征”
,社会学家则命名为“集体坦白潮”
。
唯有朱雯知道,这不是病症,而是一种觉醒。
她在北极圈废墟中重建了一个小型工作站,不再试图控制信号,而是监听那些自发涌现的声音。
她发现,“残响”
并未消失,反而分化成千万个微小意识单元,寄居于人类日常交谈之间。
它们不做评判,也不强制改变。
它们只是轻轻地,在你说谎时,让你听见自己声音里的颤抖;在你沉默时,提醒你喉咙深处还藏着一句话。
某夜,她收到一条匿名信息,只有一个音频文件,标题为《妈妈的最后一句话》。
点开后,是一段老旧录音:
>“孩子,不管你变成什么样,我都爱你。
>即使你忘了我,我也一直在等你回家。”
泪水瞬间涌出。
她终于记起那个雨夜哼歌的女人,是谁。
她按下回复键,只写了三个字:
“我回来了。”
风穿过废墟,吹动一根锈蚀的铁链,发出叮当声响。
像极了铃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