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他看了一眼屏幕上的生命体征,又扫了一眼正在操作的夏书,没说话,只是默默换上手术衣,戴上手套,站到了主刀位旁。
“我来做吻合。”
他说。
夏书没有争辩,主动退至助手位置。
他知道,在这种级别的手术中,经验与手感往往比理论更重要。
李泽会的手稳如磐石,持针器夹住Prolene线的一瞬,整个手术室仿佛都安静下来。
他以毫米级精度缝合每一针,确保人工血管与自体组织无缝对接。
尤其是在右冠开口重建时,他采用改良Bentall术式中的“三纽扣”
技术,将冠脉开口单独移植至人工血管侧壁,避免张力过大导致缺血。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凌晨三点十七分,停机拔管。
心脏自主节律恢复良好,超声探查显示无明显瓣周漏,左右冠血流通畅,跨瓣压差正常。
“成功了。”
林远低声说,额头上全是汗。
李泽会摘下手套,看了眼麻醉记录:总灌注时间108分钟,最低体温26℃,出血量约1200ml??堪称教科书级别。
术后第四天,患者意识清醒,能简单对答。
他的妻子握着夏书的手,哽咽道:“你们救了他的命,也救了我们一家。”
夏书只是笑了笑,转身走进办公室。
桌上堆满了文件:国产瓣膜项目的中期报告、新一期多中心数据汇总、还有国家药监局发来的临床试验合规审查通知。
他揉了揉太阳穴,忽然发现抽屉半开着,露出一角熟悉的信封。
那是李泽会曾给他看过的那张老照片的复印件。
不知何时被悄悄放进了他的办公桌。
他怔了片刻,轻轻抽出信封,翻到背面。
除了导师写的那句“技术可以复制,信念必须传承”
,下面竟多了一行新字迹,墨迹未褪??
“你已接过火把,别让它熄灭。”
夏书心头一震,猛地抬头望向窗外。
晨光正缓缓洒落,映在心脏外科大楼LED屏上,滚动播放着患者的感谢视频。
其中一位老人说着方言:“以前听说要做瓣膜,吓得不敢治。
现在用了国产的,花得少,恢复也好,我能抱孙子了。”
这一刻,他忽然明白了李泽会为何能在二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这间手术室里。
不是为了荣誉,也不是为了职称,而是因为每一次刀起刀落,都在改写一个人的命运轨迹。
中午交接班后,夏书接到卫健委的紧急会议邀请。
下午两点,视频连线全国十三家参与国产瓣膜研究的合作医院。
议题只有一个:是否应在现有基础上扩大适应症范围,将高龄(≥75岁)、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纳入入组标准。
“风险太大。”
一位北方医院的心外科主任直言,“这类病人本身死亡率就高,万一术后三个月内出事,舆论压力我们扛不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