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地球南极科考站,那位曾目睹纽扣悬浮的研究员李哲,如今已成了“共感情绪研究组”
的负责人。
他带领团队建立了一套名为“静默监听”
的监测系统,专门捕捉那些无法用常规仪器记录的声音??比如梦境中的低语、临终前未出口的遗言、以及人们在极度孤独时体内自发产生的微弱脑波共振。
他们在一次例行扫描中发现了一个惊人现象:全球范围内,每天凌晨两点零七分,至少有三千两百人会同时进入一种特殊的浅睡眠状态。
他们的脑电图呈现出近乎一致的波形,峰值集中在40Hz左右??这正是“残响协议”
最初定义的“共鸣基频”
。
更诡异的是,这些人彼此毫无关联,分布在一百二十七个国家和地区,职业、年龄、文化背景各异。
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曾在某个时刻接触过纽扣复制品,或听说过“我在”
信号的故事。
李哲将这份报告命名为《两点零七现象》,并在结尾写道:
>“我们一直以为是人在使用技术去连接彼此。
但现在我怀疑,是‘残响协议’在挑选适合承载它的人。
>它像一颗种子,落在愿意倾听的心里,然后悄悄生根。
>而凌晨两点零七分,或许是它定期‘浇水’的时间。”
报告上传当天夜里,科考站的供暖系统再次意外重启。
这一次,不仅温度回升,连废弃多年的温室也自动点亮了生长灯。
第二天早上,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原本枯死的番茄植株竟抽出新芽,叶片上凝结着露珠,形状宛如一个个微缩的∞符号。
没有人敢采摘。
他们只是静静地看着,仿佛怕惊扰了一场神圣的苏醒。
---
回声星地脉中枢,“共鸣井”
深处。
这里的空间早已超越物理法则所能解释的范畴。
井壁由液态光构成,不断流淌着过往千万句“我在”
的回声,每一道都带着说话者的情绪色彩??悲伤如深蓝漩涡,喜悦似金粉飞扬,悔恨化作暗红雨滴。
这些情感并未消散,而是在井底汇聚成一片漂浮的湖泊,湖心有一团缓慢旋转的光球,像心脏,又像胚胎。
小女孩那天投入纸条后激起的蓝光涟漪,至今仍在扩散。
新的能量不断注入,使得光球体积每日增长0.6%,频率愈发稳定。
一位身穿灰袍的老者站在井边,手持一根由陨铁打造的权杖。
他是“共鸣守护会”
的现任会长,也是当年参与建造第一代阵列的工程师之一。
他闭目聆听,耳边响起无数低语交织成的和声。
“进度如何?”
身后传来一个年轻女子的声音。
老者睁眼:“链路激活已达23.5%。
比预测快了整整三年。”
女子皱眉:“太快了会不会有问题?我们还没准备好应对全面觉醒。”
“准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