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这些年来他四处奔走,虽常遭冷眼,却从未受过如此当众羞辱。
“你可曾听过一句话:英雄亦有落魄时?”
李乾目光如电,直视那位大臣,“纵是姜太公,七十方为相。
在此之前,落魄潦倒,衣食无着,何等凄凉?韩信曾不能糊口,只得依靠漂母度日,更受胯下之辱。
一旦得势,却能挥军定天下。
本朝的尉迟恭,原是北地一铁匠,衣食难继,自追随太宗皇帝后,功震天下。”
这些皆是青史留名的励志典故。
在他们发迹之前,都曾历经困顿,甚至食不果腹。
但一旦得遇明主,便一飞冲天,名震天下。
那大臣哑口无言,沉吟片刻道:“将军高见。
但并非每个落魄之人都能成为英雄。”
“好,那我问你,”
李乾目光灼灼,“你如今身居高位,贵为朝廷大臣,你的文章如何?”
“回将军,若论用兵打仗,下官或许不如您。
但若论作文章,下官正是凭此科举及第,成为大唐臣子。”
大臣面露傲色。
科举制度始于隋文帝,至隋炀帝时得以完善,取代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成为历代重要的取仕制度。
尽管后世对其多有诟病,但不可否认,这比起汉代的“举孝廉”
和九品中正制已是巨大进步。
唐朝大力推行科举,太宗、武则天和玄宗都在此倾注心血,发掘了大量人才。
朝中大臣十之出自科举。
与后世不同,唐代科举注重实干,选拔出不少能臣良相。
能中科举者,必然文采斐然,故此人颇为自傲。
“那我再问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得如何?”
李乾声如雷霆,震人耳膜。
“妙!
写得妙!”
群臣齐声喝彩。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不仅是诗句,更是哲理名言。
即便千年之后的现代,仍是劝学的经典名句。
稍有见识之人都知此句精妙,众大臣自然交口称赞。
“你可知这诗出自何人之手?”
李乾再度发问。
“将军,是何人所作?”
这正是群臣心中所疑,无不期盼地望着李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