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二天,《卫报》刊发长篇报道:《沉默者的互联网:一场由中国草根发起的语言革命》。
文中写道:“在这个算法统治一切的时代,一群普通人正在用最原始的方式重建沟通的本质??不是为了流量,不是为了资本,只是为了说一句:我在这里。”
风暴再次席卷而来。
国内社交平台全面屏蔽关键词“凤凰”
“Phoenix-Lite”
“手语革命”
,相关账号成批被封。
一家主流媒体发表评论文章,称“某些打着公益旗号的技术组织,实际上从事着破坏社会稳定的行为”
,并警告“青年群体警惕境外势力渗透”
。
与此同时,公安部网络安全局发布公告,要求“加强对开源软件及去中心化通讯工具的监管力度”
,明确指出“未经授权的数据聚合与传播行为涉嫌违法”
。
压力如山崩般压下。
然而,就在公告发布的同一天,全国各地陆续出现奇怪现象:
-北京地铁十号线,车厢广告屏突然切换画面,播放一段无声手语演讲,持续四十七秒后恢复正常;
-杭州某中学运动会开幕式上,三百名学生集体用手语演绎校歌,最后一句改为“我们有权选择如何歌唱”
;
-成都一家咖啡馆推出“静音日”
,顾客需通过平板电脑上的简易手语界面点单,所得收入全额捐赠给聋童教育基金;
-更有程序员在GitHub上传一个名为“Phoenix-Recovery”
的项目,声称“即使主站被摧毁,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这段代码,凤凰就能重生”
。
这些行动无一署名,却如同暗流交汇,汇成一片看不见的海洋。
王曜知道,他们已经无法被真正消灭了。
因为这场运动不再依赖某个领袖、某个APP、某个服务器集群,而是深植于千万普通人的心中。
它已经成为一种信念,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拒绝被定义的权利。
深秋的一个清晨,B3层收到一封实物信件。
信封粗糙,邮戳模糊,寄件地址是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古姆乡。
拆开后,里面是一张手工绘制的卡片,用彩色蜡笔画着一群人在星空下手牵手围成圈,中间写着歪歪扭扭的汉字:
>“谢谢你们,让我们听得见彼此。”
背面是一段手语照片,拍摄于一间简陋的教室。
十几个孩子齐刷刷打出一句话:
>“我们不怕黑,因为我们学会了发光。”
王曜把这张卡片钉在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
那天下午,他召集所有人开会。
“我们不能再等了。”
他说,“接下来要做的事,可能会让我们永远回不了头。”
众人屏息。
“我要启动‘母语计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