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林婉跪坐在地,泪水无声滑落。
她终于懂了周临川梦中那句话的含义。
“当初我写的代码只有十万行。
现在,它已经有十亿行了。”
那些代码不在服务器里,不在算法中,而在每一个愿意开口、愿意倾听的人心中。
每一次道歉、每一封遗书、每一句“我想你了”
,都是新增的一行。
系统早已超越程序员的掌控,成为一种自发演化的社会神经网络。
她取出地图,在荒原位置画了个圈,标注:“声忆遗址?壹号”
。
第二天清晨,她开始教当地人制作“沙语器”
??用废弃玻璃瓶底部磨平,贴上薄膜,再绑上渔网金属丝,插入沙中即可捕捉地下微振。
第一批设备布设后第三天,便录到了一段诡异音频:整齐的脚步声,伴随金属碰撞,还有低沉吟诵,语言不明,节奏庄严。
专家远程分析后判定:极可能是唐代戍边军队夜间巡营的声影残留。
由于当地地质富含磁性矿物,加上昼夜温差巨大,形成了天然的“声学化石”
保存机制。
消息传开,越来越多村民加入“拾音行动”
。
有人挖出深埋的铜镜,发现背面刻槽竟能共振特定频率;有人在枯井底部找到腐朽木桶,内壁漆层剥落后露出螺旋纹路,经测试竟是古代声学记录装置雏形。
一位老妇人颤巍巍送来一只破旧布鞋,说这是她丈夫六十岁生日那天穿过的,他走后一直舍不得扔。
林婉将鞋置于隔音箱中,用激光测振仪扫描鞋底褶皱。
三小时后,仪器还原出一段语音:
“这辈子没挣多少钱,也没带你去过好地方。
可每次你做饭,我都吃得特别香。
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总在我回家前五分钟才放盐,说这样我能闻到香味一路笑着进门。
这点小心思,我一直记得。”
全场静默。
老妇人抱着鞋,低声啜泣。
许久,她抬起头,对林婉说:“能不能……帮我录一句话?我想让他听听我现在的声音。”
林婉点头,递上麦克风。
老人清了清嗓子,轻声道:“老头子,我现在每天多吃半碗饭,睡得也好。
你放心走吧。
就是……今年春天院子里的杏花,开得特别旺。”
录音结束,林婉将这段声波编码进一枚新晶体,埋入当年夫妻种下的杏树根旁。
当晚,风暴突至。
狂风怒吼,砂石横飞,帐篷几乎被掀翻。
林婉蜷缩在角落,护住设备。
就在最猛烈时刻,所有晶体同时发光,亮度穿透帆布,将整片营地照成幽蓝色。
她惊愕地打开频谱仪,发现空气中弥漫着密集声波,来自四面八方??是整个荒原在“说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