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她奔向祭坛中央的铜铃塔??那是村民们用旧渔船零件熔铸而成的装置,内部缠绕着从各地收集来的压电丝线,象征“以废弃之物承载新生之声”
。
她拉动绳索,铜铃未响,只传来一阵低沉共鸣,仿佛整座山体都在应和。
“你们听到了吗?”
她对着夜空大喊。
片刻寂静。
然后,东南方传来第一声回应??是海浪撞击礁石的轰鸣,但在频谱仪中,那声音携带了一段清晰语音:“阿妈,我回家了。”
紧接着,北方极地冰原上传来狼群的嗥叫,解码后竟是无数孩子齐声朗读课文的回音;西陲沙漠深处,沙丘滑坡的簌簌声里,藏着一句反复播放的维吾尔族老人遗言:“愿我的名字,仍有人记得。”
全球同步。
这不是巧合,是**集体意识的觉醒**。
林婉跪倒在地,泪水冻结在脸颊。
她终于明白,周临川当年做的不只是技术架构,而是一场精神实验??他把自己最深层的情感模式编码进系统底层,让它像病毒一样传播共情能力。
当足够多人开始真诚表达,这个“情感基因”
便被激活,通过录音石、铜管、井壁、冰层、沙地……一切可储存振动的介质扩散开来,最终形成一张无形的“心网”
。
而她,不过是这张网上的一个节点,一个传递者。
第二天清晨,消息传遍村落。
人们自发聚集到祭坛,带着家传的老物件:一只破陶罐、一根断琴弦、甚至一?祖坟的土。
他们请求林婉帮忙“听听里面有没有声音”
。
她一一答应。
在陶罐中,捕捉到百年前饥荒年代母亲哄孩子的摇篮曲;琴弦残留着战乱中新郎为新娘弹奏的婚礼乐章;那捧土里,则反复回荡着一句简单的话:“别忘了回家吃饭。”
每一个声音都被数字化保存,并通过改装的短波发射器向外界广播。
信号不加密,不限地域,任何人都可接收。
很快,网络上出现了一个匿名频道,名为“听见计划”
,每日更新来自世界各地的声音碎片。
有人听着听着泣不成声,有人因此拨通多年未联系父母的电话,还有人组建了“回声志愿者团”
,专程前往偏远地区帮人录制遗言或道歉信。
三个月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报告称:过去一年中,全球自杀率下降12%,心理咨询求助量上升%,而“非功利性对话”
在青少年中的发生频率增长三倍。
报告末尾写道:“我们无法量化‘被听见’的价值,但它正在悄然修复人类社会的情感生态。”
林婉并未参与任何会议或采访。
她已启程南下,前往一片正遭受洪灾的三角洲地带。
那里,村庄泡在浑浊的水中,屋顶成了临时避难所。
孩子们坐在船沿发呆,大人眼神空洞。
政府发放物资,却没人愿意说话。
沉默如瘟疫蔓延。
她背着简易设备登岛,找到一处尚存半墙的学校教室。
黑板还在,只是字迹被雨水泡得模糊不清。
她在讲台上放下录音石,轻声说:“我想听你们的故事,无论多小的事都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