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只能是七十年后有了互联网的海量资料支持才能写得出来这样的教材。
只不过这样的教材写出来,除了本时空的新中国敢用之外,没有任何地方敢用。
就连老大哥的苏联工程师来了中国之后,读了中国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本之后都在惊呼[列宁要活过来了!]
杨静就是在这样的教材下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学生。
她现在扎根在彭家村之后,和彭学武做了两个大的改革。
第一是开办村民食堂。
这个村民食堂并不是单纯的大锅饭。
而是积分制购买。
因为现在彭家村已经是集体劳动的村庄了。
大家的劳动都是统计工分,工分在收获的季节会变成粮食或钱发到村民手中。
杨静提出全村统--吃饭的提议。
因为现在彭家村不管是妇女还是男性,反正壮劳力每天都积极参与劳动赚取更多的工分。
能留在家里生火做饭的人不多了,多是老人和小孩。
既然这样,把村食堂搞起来。
杨静的理由也很简单。
搞集体伙食比较省粮食,也节省燃料。
投射到村民身上就是吃饭便宜了。
比自己做还便宜。
一家一户的做饭,每家都要烧柴,都要切菜做菜。
远不如一一个大食堂做几百人的
饭菜节省。
村食堂不盈利,以维持成本开销为主。
村里给村民发饭票,饭票拿工分抵。
吃不完的可以兑换成工分,不够吃的可以用工分多换一些。
这样搞村食堂,解决了村民吃饭的问题,不仅仅省钱了,还减少了老人小孩在家里生火做饭带来的失火风险。
而除了搞这个之外,杨静还把村提留账目做了一遍,按照中央政策的号召,搞了村提留账目公开。
村提留一部分作为村委开销,一部分作为村老人养老金和孤儿养育金,一部分作为医疗保险。
把这些账目都公开,也省的村里村外的人说闲话,说:彭家村这些年做了不少钱了,谁知道村支书捞没捞钱。
而且杨静还把彭学武之前一直没弄好的公私账册分了出来。
因为有的时候彭学武在花钱的时候会出现公私混用的情况。
虽然说彭学武个人品行过关,很多时候是他吃亏拿私人的钱补贴村里。
但是
公私账目不分开,这是一个大忌。
之前彭学武也知道,但是他弄不来。
这个时候村里只能记流水账,乱得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