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诸葛亮见马谡说得慎重,也来了兴趣。
从马谡手中接过册子后,摊开在案台上,快速的浏览起来。
只是才看了几行,眉头便皱了起来。
“幼常啊!
这册子是你所写?”
马谡行了一礼道:“正是学生所写,不忍先生太过劳累,全是学生一片肺腑之言。”
诸葛亮不置可否的摇了摇羽扇,又继续往下看。
曹军册子中的内容,简单概括,只有3条内容。
其一,便是点名了北伐的原因。
自古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蜀汉乃汉室正统,讨伐篡汉之贼,匡扶汉室乃分内之事,所以北伐还要继续;
这一点诸葛亮深以为然。
其二,则是点名了诸葛亮对如今蜀汉的重要性。
可以说,诸葛亮在,蜀汉在,诸葛亮亡,蜀汉亡。
正是如此,才不能事必亲躬。
而是要修生养性,好好活着。
如今诸葛亮才40多岁,若是保养得当,还能活个二十来岁没问题。
可保蜀汉二十年无忧。
退居二线后,可顺便考验提拔年轻将领,也让蜀汉后继有人。
这一点让诸葛亮深存疑惑。
其三,点出了决定北伐成败的原因。
北伐之难度,并不全在前线是否指挥得当,而在于粮道是否畅通,后方政权是否稳定。
据曹军所知,诸葛亮三次北伐(正史中是5次北伐),次次被粮道所困,十成战力,也只能发挥出六成。
这才是影响北伐胜败的关键。
而后方政权是否稳固,也能决定前线将士能否一心杀敌,无后顾之忧。
此时的蜀汉,诸葛亮虽大权在握,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藏漩涡。
三股政治势力互相交错在一起。
首先是本土势力,又称‘益州集团’;
其次是刘璋旧部,又称‘东州集团’;
再次便是跟随刘备入川的一伙人,统称‘荆州集团’。
三股势力互相倾轧,如今已交错在一起,稍有不稳,则会动摇蜀汉根基。
如今的尚书令,同是刘备托孤大臣的李严,便是‘东州集团’的代表人物。
若要再细分一些,其实还有第四派,那便是投降派。
以马超、马岱、王平、姜维等人为代表人物。
这些人与曹魏王朝有着极大的仇恨,比较偏向于荆州集团,对建功立业,北伐热情较高,基本上可以算作荆州集团的一个附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