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三国》是从东汉末宦官祸国开始写起的:“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
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
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
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三国演义》第一回)
蜀汉后期,后主刘禅宠信宦官黄皓宦官即太监。
宦官专权是中国帝制社会的一大特色,从历史上来说,东汉、唐、明三朝,是中国历史宦官专权最严重的时期。
最有名堂的有秦朝指鹿为马、废太子扶苏、立二世胡亥的赵高,唐朝弑杀君主的李辅国,明代称九千岁的魏忠贤。
其实历代开明皇帝都告诫子孙不准宦官干政,但几乎都不能避免。
究其原因是宦官身份特殊,他们是皇帝的侍从,很多事情需要他们去传达,反馈,督办,渐渐成为皇帝的口耳手脚,是皇帝的代言人,皇帝勤政多才,政治清明时,不太容易形成宦官专权局面,而皇帝或年幼,或懒政,或昏庸,则易形成宦官专权局面。
此外,宦官的奴才顺从的性格,也容易让主子对他们没有戒心,逐渐地宦官权力增大,有的直接掌握了兵权,就开始有恃无恐的干政,连皇帝也任其摆布。
三国之兴,始于汉祚之衰,而汉祚之衰,则由于阉竖之欺君与乱臣之窃国也。
一部大书,始之以张让,赵忠,而终以黄皓,岑昏,可为阉竖之戒。
--毛宗岗
宦官政治在中国影响之深之远难以想象,即使到现在也在延续。
只不过是名称改变而已,变成了秘书政治。
古代的宦官相当于现在领导的秘书,替领导传达,反馈,督办,完成各种工作,一些暗箱操作的事情,领导不宜出面,自然是由秘书代办。
自然而然,秘书就成为领导的代言人了。
在金庸先生的《鹿鼎记》当中,韦小宝自然就是这个角色,朝中王公大臣无人不巴结他,成为权倾天下的人物。
当然,这是虚构的,但理是一样的。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