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如果扶苏能看到这封信的话,就一定能猜到,苏洵多半是勘破了自己的身份,至少能猜到他不是濮王之子那么简单。
不过为了维护儿子纯洁的友谊,苏洵可什么都没说。
他把年仅七岁的孩子独自放在京城,堪称心大的典范。
可是细细盘算一下,又不得不夸苏洵是个聪明人。
宋夏和谈一日不结束,西夏的使臣一日不离开大宋的土地,苏轼就要出一日的风头。
他越站在风口浪尖上,反而越安全、越不容易出事。
苏洵自己不盯着,自然有官家、看过那封邸报的官员、国子监的讲师帮他盯着。
还有就是,“厚颜无耻”
几个字的传播度远比想象中要大多了。
先前说过了,大宋毕竟是个讲究风雅含蓄的时代,文人士大夫们见到别人用这四字把西夏使臣骂得狗血淋头,心底都是极酣畅的。
可他们自己顾忌着所谓面斥不雅,是打死也不会用的。
可是大宋的百姓就没那么多顾忌啦。
也不知道是谁第一个用的,这个词飞快地流入了市井之间,并通过街坊邻居吵架大肆传播。
又因为其背景故事有群众喜闻乐见的元素,愈发增添了一份传奇色彩。
苏轼听到的“西夏使臣当场气绝身亡”
的传闻,就是这个词广为流传的副产品。
除此以外,还诞生了许多换头同人在内的二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杨贵妃怒斥安禄山、寇相公气倒萧观音。
连故事最初的原型诸葛亮都被换了,但他在两军阵前怒骂的对象,不再是历史上没甚名气的王朗,而是百姓们耳熟能详的曹丞相、或是司马懿。
王朗成了厚颜无耻出圈的最大受益者。
而最大受害者呢,不用说,当然就是西夏使节团了。
一连好几天,和大宋接洽的时候,他们都能看到大宋官僚们脸上那种要笑不笑、努力憋得很辛苦的表情。
就连大相国寺来来往往的僧侣们,也时常用一种奇怪的神情看着他们。
闲暇时出入汴京附近的勾栏巷子里喝酒、吃茶、听说书,总能在背后听到一阵低低的轰笑。
使节团走到哪儿都憋了一肚子的火,又找不到可发作的借口,只能无可奈何地自己生闷气。
,代岗的司马光折磨得实在受不了了,顶着俩硕大黑眼圈,宁可搁下一张老脸去撒娇,也要千呼万唤宋先生回来上课之际,就看到一向对他有求必应的官家罕见地犹豫了。
如果是为了惩罚自己乱跑的话,遭受几天司马光“春风化雨”
的管教也够了,仁宗肯定不会做得太过分。
但现在宋祁却回不来了,为什么?
扶苏仔细端详起仁宗的态度,反而像是宋祁因为什么事物脱不开身似的。
扶苏:……嗯?
“莫非宋先生是忙着西夏和谈吗?”
仁宗叹气:“真是什么都瞒不过肃儿你。”
又打趣道:“你倒是和西夏有缘。”
扶苏移开了眼神,可不敢乱接话。
除了他出生后三天,宋军就久违打了一次胜仗是巧合意外。
后面和西夏的交集,哪一次不是他强行碰瓷才能有缘上的。
为此,扶苏可是付出了整整十页的论语背诵,舔着脸装小孩儿撒娇的经历,和被迫当了好几天司马光学生的惨痛教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