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发出倡议:暂停一切非必要采录行为,优先排查可能引发误读的技术干扰源。
然而,变化已经蔓延。
三天后,青海盐湖传来消息:夜间湖面结冰过程中产生的裂纹声,竟与藏传佛教诵经频率高度吻合。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地牧民反映,连续三晚梦见同一段经文??而这段经文早已失传百年,唯有“回音网”
中存有一段残缺录音。
内蒙古敖包群的数据也出现异动。
风穿过石堆缝隙的声音不再随机,而是呈现出萨满祭词的韵律结构。
一位参与项目的年轻研究员甚至声称,在凌晨三点零七分,听见了自己亡母的声音,呼唤他的乳名。
质疑声再次席卷而来。
《科学前沿》刊发专题文章,指出“集体幻觉”
与“声学诱导心理效应”
可能是主因;某主流媒体制作纪录片《谁在制造神话》,暗指项目团队利用情感叙事操控公众认知。
最尖锐的一篇评论写道:“当科学家开始相信树会唱歌,文明就离蒙昧不远了。”
林见鹿没有回应。
他在工作室墙上挂起一张新地图,用红笔圈出所有异常发生点。
它们分布看似无序,却隐隐构成一个巨大的螺旋图案,中心直指云南那棵千年秃杉。
“这不是扩散。”
他对王璐说,“是唤醒。
就像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一旦某个节点被激活,信号就会沿着记忆的路径传递。”
王璐盯着地图良久,忽然问:“你还记得巴特尔教你的那句蒙古谚语吗?‘风走过的路,都是祖先的舌头。
’”
林见鹿闭上眼。
那一刻,他仿佛又回到了草原深处。
篝火旁,老人粗糙的手掌覆在他的耳际:“听,孩子。
不是用耳朵,是用骨头。”
一周后,秃杉监测站传来突破性进展。
益农带领村民在树根周围清理枯叶时,意外发现地下埋藏着一组石质共鸣腔??由十二块天然石英晶体按特定角度排列而成,形态酷似远古乐器“陶埙”
的放大版。
经地质学家鉴定,这些晶体至少存在三千年以上,且含有微量稀土元素,具备极强的声波存储与放大功能。
“这是一套天然的‘声学硬盘’。”
陈默激动地说,“整片山脉的地磁波动都在为它供能!”
林见鹿立刻组织跨学科团队进驻现场。
他们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布设微型探针,尝试向共鸣腔输入一段经过编码的声波信号??内容是《创世歌》的前八小节,叠加现代汉语、英语、法语三种语言的“你好”
。
七十二小时后,回应来了。
不是通过空气传播,而是直接写入了附近一棵幼杉的年轮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