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春去秋来,拾字庐前的槐树渐高,门槛前的文章越堆越厚。
有人开始自发誊抄这些被江行舟批阅过的文字,装订成册,称为《拾字集》。
起初只是洛阳流传,后来竟沿漕运南下,过长江,入闽粤,甚至远达西域商旅口中。
一年冬至,江南书坊主联名上书,请设“自由刊印律”
。
朝廷犹豫之际,江行舟亲笔写下《刊书议》一篇,震动朝野:
>“文者,天下之公器,非帝王之私产。
>字有千形,义存万解,岂容一家独断?
>昔秦焚书,汉禁语,唐囚言官,宋斩直臣,皆谓‘维稳’,实则惧民智开。
>今我大周既除文狱,当立新规:凡不涉谋逆、不鼓杀人者,皆可刊行。
>官府不得擅查私文,不得因言治罪。
>若有异议,许其答辩于书院公堂,以理服人,而非以权压人。
>如此,则真伪自辨,是非自明,文明方可绵延不息。”
此文一出,保守派哗然。
翰林院三十余学士联名反对,称其“乱道惑众,动摇国本”
。
更有激进儒生夜闯拾字庐,掷石破窗,留下血书:“宁死不受邪说污染!”
江行舟未怒,反命江云宁收集所有反对文章,逐一回复。
他对张栩说:“他们骂得越狠,说明越怕改变。
但怕的人,也曾是被压迫的人。
我们要争的,不是打败他们,而是让他们明白,自由不是灾难,而是救赎。”
与此同时,王陵奉旨巡视北方边郡,发现许多戍卒识字者寥寥,更遑论读书。
他上奏建议设立“军中文塾”
,由退役文官任教,士兵轮班学习。
皇帝准奏,并拨专款。
三年内,全国共设军塾一百零八所,编纂《戍边蒙学》《战阵策论》等教材。
某夜,一名老兵在烛下读完《拾字集》中一篇《老兵书》,泪流满面,提笔写下平生第一封家书:“吾儿,父今识字矣。
勿忧家中田赋,朝廷已有新法,吾已记下,归时教你。”
此信辗转千里,最终落入江行舟手中。
他抚摸着歪斜的字迹,对江云宁说:“你看,这不是胜利,这是种子落地。”
就在“文启三年”
春闱放榜之日,一件震惊朝野之事发生:一名女子身穿男装,持伪造路引混入考场,竟以一篇《女才辩》夺得头名解元。
主考官欲治其罪,却被数百学子围住贡院,齐声高诵该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