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贾琏也很少废话,太亲近了没必要,大家都尴尬不是。
交代贾蓉道:“人是你推荐的,你要带好,将来产业越来越大,事情越来越多,族内的人让芸哥儿帮忙看看,有没有何用的。
不然你一个宁国府的少爷,太过抛头露面不好。”
行间多有礼部官员在提醒众考生,殿试时该注意的礼节,并再三提醒,注意避讳。
【没事,我有挂,我不怕!
】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毕竟皇帝那边主动给了承诺的。
试卷送到面前时,贾琏也不着急看题目,继续闭目养神,等到心跳正常了,这才睁眼。
众人皆侧目,看清楚是贾琏时,生出的一点点共情立刻烟消云散,你也配说难?
殿试之日,贾琏早早起来,梳洗收拾,早饭只吃半饱,茶水也没敢喝,只用了一口温水。
考试开始后,承辉帝便下去了,不过特意交代考官之一的李清,让他去看看贾琏写的啥,承辉帝想第一时间知道贾琏写的文章内容。
这个交代让李清很是窃喜,这充分说明,如果孔照想搞潜-规-则,大概是要倒霉的。
过渡首辅不好当的,李清心里默默的同情孔照,同情归同情,真有机会取而代之,绝不手软!
作为巡场的考官之一,李清目睹了诸位考生的各种表情,看看题目就很同情他们。
这题目吧,没有基层十年,顶层三年以上的经验,很难精准的说出一二三来。
考生们怎么办?只能从历史里找答案。
问题是,读四书五经的考生们,有几个能读多少史书的?中举之后的几个月内,有几个人会想到殿试这一关呢?等到会试过了,哪里还有心思读史书啊。
心里那根紧绷的弦松了,都浪的飞起呢!
贾琏看完题目后,第一个感觉就是皇帝所图不小。
否则也不能在殿试考这个,应该是没指望考生能说出点有用的策略,无非就是看看,哪个考生更接地气,平时注意观察经济民生。
【圣人以国策垂询,臣琏不胜惶恐,然臣见识不足,竭尽全力而已。
】
承辉帝的案前,一份手抄的开头松到,看到这个开头的承辉帝,微微一笑。
大周朝皇帝喜欢以圣人自居,这一点,勋贵和内侍都是认账的,读书人是不认的。
至少是不会落在文字上,贾琏很明显是知道这个规则的,却落在了文字上,果然是勋贵自己人啊。
【臣观前朝倾覆,有史家言,臣实亡于万历,此言虽善,却多有遮掩之处,欲言还休,扭捏作态。
开源节流,老生常谈,如何开源,如何节流?万历固有错,诸臣食利皆有罪。
】
承辉帝看到这一段的时候,狠狠的爽了一下。
贬低前朝嘛,很正常。
本朝的文人史家,就只会揪着前朝皇帝的错误,大书特书。
做臣子的错误,都是轻描淡写。
贾琏非常干脆的表示【诸臣皆有罪】。
现代人的思维,皇帝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企业高层是合伙人+打工人,董事长加高层=食利者。
企业倒闭,董事长有错,高层作为食利者,难道就能逃脱罪责?
随着文字不断的抄送皇帝案前,承辉帝看着都开始冒冷汗了,这厮真敢写啊。
任何一个朝代的初期,食利者这个群体不大,所以国家在治理成本上并不难应付,随着时间的推移,食利者群体日渐壮大,分食国家之利。
这也是一个朝代越到后期,国家财政越难的根源所在。
【无他,治理成本增速与国家财政增速不能匹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