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易青和华星艺创的同事们在确定了“中国风”
、“地质热”
、“老英雄”
三大卖点后,就将这三个创作方向敲定下来,交付各部门去研究揣摩并落实到剧本和拍摄草本中去。
比如在故事和台词中加多中国传统式的幽默、在道具布景里加多带有浓重东方色彩的道具;在故事里多增加地质学有关的热门词汇和一些科普的内容,将成型的剧本拿到北京,聘请中科院的专业教授进行修改指正,以免闹出赏识性地笑话等等。
至于讲故事塑造一个老英雄的形象。
这对文学系出身的人反而是轻松之极的基本功了。
确定了“时尚性”
地目标卖点之后,接下去要做的就是讨论这个电影的“容括性”
。
所谓电影的“容括性”
,说白了,就是意味着这部电影能砸进去多少钱。
并不是投资越大。
电影就越好拍的。
恰恰相反,手里的钱越多,导演的难度越大。
除非刻意的糟蹋钱,否则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要准确完整的把整个投资全部放进影片中,增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这是非常难地工作。
以小博大的电影不是没有,只是少之又少,而且“时尚性”
偶然因素居多。
不能当作一种创作规律来指导生产,也就是说,不能量产。
所以涉猎过现代电影理论的人都知道。
同等条件下,“容括性”
越好,票房成绩就越好;也可以说,找对了投资时机地电影,投进去钱越多。
收回来钱越多??这和经济学里,投入越大产出越多的规律是一样的。
具体的“容括性”
这个东西,涉及的东西很杂。
除了叙事和剧本之外,声光画影多种手段都可以作为容括进去地一部分;再来就是各种商业元素。
包括拳头枕头那些。
传统电影容括性小,基本上只以叙事为主,就是讲故事。
中国观众有看故事片的传统,在这方面依托于我们国家悠久的文学传统,也有一流地鉴赏力。
但是传统影片的致命问题就是形式单一,内容太过于“清淡”
??作为一个总体的概念,可能有许多观众都愿意看纯故事片,但是具体落实到一个个故事,就有人爱看有人不爱看了。
因为任何一个故事写出来。
无论本身多好多有意义,喜欢它的都只能是一部分观众,所以作为单个电影来说,纯故事片反而不如华丽的大片票房高。
这个问题至今尤令许多观众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商业大片反而票房动不动就论亿论千万;大家都说喜欢的本来应该大卖的传统模式的那种电影,却票房平平甚至惨败。
除了一些不确定地文化乱象方面的因素外,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就出在“容括性”
上。
现代电影除了叙事性之外,在声音音乐、光影色调、画面画质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独立营造一个世界的奇特效果,而立体的视听语言,更是达到一种令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一部容括性好的电影,至少必须容纳包括进去:宏大的场面、紧凑的叙事、强烈刺激视觉的动感画面、直击心灵的录音音响效果、立体逼真的代入感……
宽银幕的魅力,决不是那些在网上下载或者购买盗版,在自己家的电视屏幕甚至就是电脑显示器上,把电影当作电视来看的那部分人所能够想象的。
一个成功的商业导演要做的事,就是有机有序的把各种商业元素容括进电影里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