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重点的现实意义要着落在后两点。
说简单点。
我认为中国网络少年的问题。
罪魁祸首根本不是游戏公司或者网吧、更不是那些拘屁专家所谓的青少年自制力!
这个问题根本的源头。
是中国家庭普遍的自上而下绝对父权的封建家长制度和中国落后地填鸭制应试通才教育!”
此言一出,立刻有几个人兴奋地鼓起掌来。
有些事特真经不住琢磨,越琢磨就越觉得。
哎呀,怎么我以前没想到呢?
孙茹按着道:“今天整个人类世界地文明社会,都在追求一种广泛的平等,自由和民主。
中国目前已经很大程度上进入了民主国家的文明秩序之列,但是在社会伦理和家庭结构上,还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在一个家庭里,父母享有对子女的绝对权威,孩子犹如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的意志可以代替子女,可以完全不尊重子女,可以完全不把子女当作有独立人格的人来看待,子女没有向父母要求人格平等的权力……
当然,根据各个家庭的不同情况,文化素质高一点的父母可能情况会稍微好一些,但是大多数中国式的家庭,依然是严格的封建家长制。
比如说,在中国父母体罚孩子至今还是很平常的事,甚至还有些电视节目动辄搞一些打孩子也是爱孩子之类的主题。
宣扬这种在文明国家绝对被视为违法的行为……
……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要求我们有一个民主、文明、自由、平等的家庭伦理观。
有什么样的经济生产力。
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社会各阶层的道德伦理规范与之相匹配。
而我们目前的现状却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落后的家庭伦理观发生了巨大的矛盾冲击。
这个冲击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媒体上第一次出现。
代沟,这个词的时候就开始了。
父母与子女之间没有平等的权利,尤其没有平等的话语权和人格自尊。
就无法流畅的沟通:由于父母事有随意处置子女的权力,而社会伦理还认为这种处置权是天经地义的,所以子女不敢全方位的和父母沟通。
说简单点儿。
比如一个孩子考了不及格。
他绝对敢和自己的好朋友说。
但是很难对自已的父母启齿。
本来父母和子女应当是最容易成为好朋友的。
但是我们的社会伦理却逼得父母必须板起脸高高在上,即使心里再爱孩子外在却不知道如何表达。
所谓网瘾事件不过是这个矛盾、这个社会毒瘤在中国社会深埋了几十年总是得不到解决。
终于借助网络游戏爆发出来而已!”
杨姻儿突然想起自己严厉的父亲。
忍不住失笑道:“呵呵,还真是这样。
好象没听说那个家庭幸辐美满,父慈子孝的家庭有网瘾少年的,都是那些父母不善于教育子女。
子女内心苦闷无人倾诉的个案比较多。
孙茹见有人赞同。
高兴地道:“第二点就更容易理解了,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可是中国的上层社会却长期有那么一些人。
就是不肯放开手里的既得利益,不肯对通才教育和应试教育进行改革。
整天找一些似是而非的借口来搪塞,强调通才教曹的必要和应教育的困难,装模做样的稿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