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577章產业链(三)
7月21日,位於始兴城东郊的新华军工第一机械厂的车间里,空气灼热,充斥著一股铁锈、切削液和煤烟的味道。
巨大的蒸汽机通过天板上纵横交错的皮带,將动力传递给车间里的每一台机器,发出单调而沉重的轰鸣。
汗水刚从额角渗出,就被蒸乾,只在矿工和工匠们古铜色的皮肤上留下一道道白色的盐渍。
科工部技术司装备处负责人苏志坚正站在车间中央,对周遭的喧囂充耳不闻。
他的心跳仿佛在与蒸汽机撼人心魄的的节拍共振,眼神咄咄地盯著前方那台即將被唤醒的钢铁巨兽——“莫邪-5型”
的蒸汽动力鏜床。
它静静地臥在那里,外观粗糙而笨重,巨大的铸铁底座如同匍匐的怪兽,充满了原始的力量感。
然而,它的整个结构却蕴含著超越时代的精密构思,一门青铜炮筒毛坯已將被牢固地卡在两端支架上,通过传动机构与蒸汽机连接,预备著绕自身轴线平稳旋转。
而在另一端,安装了以最新工艺冶炼出的超硬质合金刀头的刀架,则沿著一条经过老师傅们手工精细刮研的导轨,由一根打磨得光可鑑人的丝槓精確控制,预备著向炮筒內壁进行缓慢而坚定的切入。
固定刀具、旋转工件、蒸汽动力--这彻底顛覆了传统工匠手持工具、凭经验和手感钻削炮筒的落后方式,代表著一种全新的、属於工业新时代的生產力。
“开始吧。”
苏志坚的声音不高,却让周围所有在场的工程师和老师傅们瞬间屏住了呼吸。
车间总工许良安重重点头,转身面向操作台,高声喊道:“点火!
送汽!”
锅炉工奋力添煤,压力表指针颤抖著爬升。
隨著主阀门被扳开,高压蒸汽嘶吼著冲入汽缸,驱动飞轮开始转动,初时缓慢,带著一种蓄势待发的沉重,隨即在惯性的作用下变得越来越平稳、迅速。
通过皮带和齿轮的传递,卡具中那根粗礪的青铜炮筒毛坯,开始缓缓同步旋转起来。
与此同时,刀架在丝槓的驱动下,发出均匀的“咔噠”
声,如同一位拥有无限耐心的巨人,一步一个脚印,坚定不移地向著高速旋转的炮筒內壁削入。
下一刻,尖锐的切削声响起,不同於以往钻孔的刺耳噪音,这声音更低沉,更稳定,带著一种金属被强制剥离的、令人心悸的规律性。
暗青色的捲曲金属屑连绵不断地从切口排出,落在油渍斑斑的地面上。
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盯著那缓慢移动的刀架,以及不断流出的切屑。
苏志坚的拳头不自觉地握紧,指甲陷进了掌心。
他想起了过去半年时间里,新华科工掌舵人张若松殷切而又饱含压力的眼神,想起军政联席参谋部军工局负责人郑立辉严肃而又焦灼態度,更想起了为了提升蒸汽机那可怜的效率,无数个日夜对活塞与缸壁之间动輒一两厘米巨大间隙的绝望。
“大人……”
他身边,一位年约五旬的老匠人,军工司资深大匠赵黎川,喃喃低语,眼中闪烁著泪光,“成了!
你听这声,看这屑……大概是成了。
里面……一定是镜面!”
苏志坚没有回答,他只是死死盯著机器。
时间仿佛被无意地拉长,每一秒都如同一整日般漫长。
终於,刀架走到了预设的行程终点,操作工匠停止了进给。
蒸汽阀被关闭,飞轮在惯性下又转动了几圈,才不甘心地缓缓停了下来。
车间里陷入一片死寂,只剩下蒸汽管道轻微的嘶嘶声。
几名工匠们迅速上前,熟练地鬆开卡具,用特製的布垫手,小心翼翼地將那根尚有余温的炮筒卸下。
隨后,几名壮汉用特製的木槓穿过炮筒,在號子声中,將其轻轻倒置、竖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