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每一次共情的发生,都会在那里催生一个新的“潜在人生”
。
而当足够多的人学会尊重他人的不可知性时,这些生命便有机会穿越维度,降临于此世。
与此同时,《如何不理解他人》这门课在全世界爆红。
教材扉页写着一句话:
>“你不需拥抱每一个伤痛。
有时,最好的善意,是转身离开,并记得关上门时不发出声响。”
课堂上,学生们被要求练习“冷漠的艺术”
:面对哭泣的朋友,不说“我懂你”
;遇见愤怒的陌生人,不急于解释;看到社交媒体上的悲剧故事,克制转发冲动。
考试内容甚至包括??在地铁上目睹一位老人摔倒,但选择不做任何反应,仅用眼神表达“我知道你在疼”
。
起初争议极大。
批评者称这是道德滑坡,是对共感文明的背叛。
但支持者反驳:“如果我们连‘不帮助’的自由都没有,那所谓的共情,不过是另一种暴力。”
最终,联合国通过《情感自主权公约》,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得强迫他人进入共感状态,亦不得因拒绝共鸣而遭受歧视。
法律生效当天,全球静语者集体发声,齐声念出三个音节??非词非歌,却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沉默的共识”
达成的宣言。
也是那一天,ERN残余系统最后一次启动。
五百个终端同步显示一行字:
>“系统移交完成。
管理员:全体人类。”
随后,所有共感芯片自动失效,化作尘埃随风飘散。
科技公司迅速推出新产品:“界限耳机”
、“情绪屏障贴纸”
、“孤独指数监测仪”
。
最受欢迎的是一款名为“遗忘药丸”
的合法药物,服用后可在二十四小时内屏蔽特定记忆的情感强度,适用于创伤后心理调节。
伦理委员会激烈辩论数月,最终批准使用,条件是:每次服用前必须朗读一段声明:
>“我自愿暂时失去对这段记忆的感受力。
我不是逃避,我只是需要喘息。”
有位母亲服用了它,在女儿葬礼后的第七天。
她说:“我不是不想痛,我只是怕痛到忘了她活着时的笑容。”
药效过去那天,她在日记里写道:“今天,我又想起了她。
这一次,我没有哭。
我只是煮了一杯她最爱的cocoa,放在窗台上,等风吹走最后一缕热气。”
春天来临时,第一届“歧路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