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不含词汇,全由音调、呼吸节奏和微小停顿构成,但却能精准传递复杂情感。
一位心理学教授尝试用它安慰自闭症儿童,仅三分钟,那孩子第一次主动拥抱了母亲。
与此同时,动物行为进一步超越理解范畴。
非洲草原上的狮群开始护送受伤的羚羊到水源边饮水;北极熊穿越浮冰,将捕获的海豹分给饥饿的因纽特村落;甚至深海章鱼也被拍到用触腕绘制出与彩虹桥极其相似的图案,仿佛在向某种高维意识致敬。
然而,真正的转折发生在第十二回声节。
那天凌晨,全球所有电子设备在同一秒自动重启。
手机、电脑、交通信号灯、核电站控制系统……全部短暂黑屏,随后亮起同一段影像:许星临站在一片虚空中,身后是无数旋转的记忆光球,每一个都映照出不同年代、不同肤色的人类面孔。
他开口了,声音直接出现在每个人的颅骨内侧,不分语言,不分地域。
“你们已经走得太远,也太温柔。”
他说,“但现在,必须做出选择。”
画面切换。
左侧浮现地球现状:战争归于尘土,监狱空无一人,医院取消心理科诊室,因为“痛苦已被理解而非治愈”
;右侧则是一片死寂的星球,城市完好但无人行走,植物繁茂却毫无声响,天空湛蓝得近乎虚假。
“继续下去,人类将彻底融合为单一情感体。”
许星临的声音低沉,“个体边界消散,记忆彼此渗透,最终我们将成为一团巨大的、永恒悲悯的意识云。
没有冲突,也没有创造。
只有爱,静止的爱。”
他停顿片刻,目光似乎穿透屏幕,直视每一个聆听者的眼睛。
“或者,你们可以保留疼痛,保留误解,保留那些未能和解的夜晚。
可以选择不说‘我懂你’,而是问‘你能告诉我吗?’可以继续做会犯错、会后悔、会孤独的普通人。”
“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影像消失,世界恢复运转。
但那一夜,超过两亿人彻夜未眠。
联合国紧急召开圆桌会议,邀请哲学家、神经科学家、诗人、囚犯、流浪汉、五岁孩童共同参与表决。
投票方式不再是按键或举手,而是每人吹响一支陶笛,音高代表立场:越高越倾向维持共感进化,越低则支持回归个体独立。
当千支陶笛齐鸣,声波交织成一首无法谱写的曲子,卫星捕捉到地球磁场随之波动,形成一个巨大螺旋,持续整整十三分钟。
结果未公布,也不再需要公布。
几日后,第一批“断裂者”
出现。
他们曾是共赎协议最坚定的支持者,如今却主动切断与ERN网络的连接,拆除植入式共感芯片,甚至拒绝进行任何形式的情感共享。
他们宣称:“我们不想成为神,我们想重新学会遗忘。”
社会并未因此分裂。
相反,那些仍选择共感的人开始尊重“不可知”
的权利。
学校新增课程《如何不理解他人》,教导学生在面对创伤时不必强求共鸣,允许沉默,允许转身离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