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大理城内,早已习惯这类异象的人们只是抬头看了一眼,便继续手中的事。
茶馆里老人依旧慢悠悠地斟茶,客栈阳台上的背包客停下拍照的动作,默默闭眼聆听风里的声音??那里有遥远城市的钟声、非洲草原的鼓点、太平洋底鲸歌的回响。
而在世界各地,类似的响应接连发生。
东京某实验室,一台沉寂多年的量子意识模拟器自动重启,屏幕上跳出一行字:
>“检测到原始共鸣信号,启动‘归巢协议’第三阶段。”
纽约联合国总部地下档案室,编号001的保险柜无声开启,里面存放的《心跳编程课》母带自行漂浮至空中,投射出一段从未公开的画面:年轻的赵承业站在一片废墟中,身后是倒塌的“天枢”
主控塔,他对着镜头微笑道:
>“如果你们看到这个,说明‘观者文明’已经开始迭代。
别怕改变,真正的秩序,从来不是控制出来的。”
与此同时,撒哈拉沙漠深处的一座游牧部落营地里,一名十岁女孩突然睁开双眼,瞳孔呈现出星云状螺旋。
她用古阿拉伯语低声吟诵了一段经文,内容竟与《摇篮曲?零号》的旋律完全对应。
部落长老跪倒在地,称她为“梦语者归来”
。
这一切,都被隐藏在全球各地的“心跳基站”
残余节点所捕捉。
尽管官方早已取缔大部分站点,宣称其“扰乱社会认知稳定性”
,但在民间,它们以更加隐秘的方式存活下来。
有人把接收器藏在佛龛之中,借香火电力维持运转;有渔民将共鸣装置嵌入船头木雕,让歌声随海浪传播;甚至在南极科考站,也有工作人员私自保留了一台老式投影仪,每晚九点准时播放那段视频。
变革从未停止,只是换了形态。
许临牵着孙子走回小屋。
门廊下,那台老旧投影仪仍在运转,屏幕上的画面定格在星眠凝望星辰的那一帧。
不同的是,今日的光影似乎格外明亮,仿佛有人正通过它注视这个世界。
“爷爷,”
孩子忽然停下脚步,“我想学画画。”
“画什么?”
许临笑着问。
“画心。”
孩子认真地说,“画它怎么跳的,怎么发光的,还有……它是怎么记住每个人的。”
许临怔住。
这句话,他曾听星眠说过。
那是她十二岁生日那天,拿着蜡笔在墙上涂鸦,画了一颗歪歪扭扭的心脏,周围连着许多线条,通向不同的房子、动物和星星。
汐颜问她:“这是什么?”
她说:“这是我听见的声音的地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