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听说你们缺这些,”
他捋着胡子笑,“这麻线是咱村妇女纺的,浸过桐油,绑东西结实;油布是以前盖船用的,铺在棚顶内层,防潮最好。”
赵铁柱接过油布,展开一看,上面还留着船锚的印子,摸起来厚实又柔韧。
“这可比塑料布强多了,”
他往棚顶框架上铺油布,“下雨时听着雨打油布的声儿,跟在船上似的。”
李师傅铺完最后一片瓦,跳下来拍了拍手上的灰:“棚子主体算成了,剩下的活儿你们年轻人弄就行。”
他指着棚柱:“记得在柱脚埋点花椒籽,防虫子啃木头。”
大家歇脚时,阿伟啃着槐花糕说:“棚子搭好了,咱是不是该给磨盘弄个‘搭档’?”
他指了指角落里那台生锈的旧风车,“上次从老磨坊拆的,修修还能用,磨完的面过风车一吹,杂质都没了。”
周强眼睛一亮:“我还藏着个旧筛子,是我爷传的,竹编的,筛细面正好。”
王奶奶笑着补充:“我那口陶瓮也搬来,泡点酸豆角,磨面累了就着糕吃,得劲!”
赵铁柱蹲在磨盘边,看着大家七嘴八舌地出主意,忽然觉得这棚子不只是遮风挡雨的地方。
他掏出铅笔,在木板上写下“磨香棚”
三个字:“就叫这名,磨出来的面香,人聚在这儿也香。”
棚子落成那天,太阳刚爬过山头,大家就扛着家伙事儿来热闹。
李师傅带来了他的老锛子,在棚柱上刻了副对联:“一磨五谷香千里,半棚风雨暖百家”
。
老周从筏子上搬来新收的麦子,金灿灿的堆在角落。
阿伟和周强合力修好风车,摇起来“咕噜咕噜”
响,风叶转得飞快。
王奶奶把陶瓮摆在棚角,里面的酸豆角泡得翠绿,酸气首往人鼻子里钻。
赵铁柱往磨盘里倒了瓢麦子,吆喝着:“开磨喽!”
黄牛被套上磨杆,慢悠悠地转起来,麦粒在磨盘间碾成粉,顺着石缝流进木槽。
周强端着木槽往风车倒,摇柄一转,麸皮被吹进布袋,落下的面粉雪白雪白的。
王奶奶抓了把面粉,凑到鼻尖闻:“这香得,比新蒸的馒头还馋人!”
晌午时分,棚子顶上的烟囱冒出第一缕烟——王奶奶在棚下支了口铁锅,正用新磨的面粉烙饼,槐花糕的甜混着烙饼的香,飘出老远。
河对岸的人听见动静,划着木筏过来瞧,见棚子里热闹,也加入进来,有的帮着推磨,有的烧火,有的蹲在磨盘边聊天。
赵铁柱靠在棚柱上,看着满棚的人,心里热乎乎的。
磨盘转着,风车响着,老物件们在新棚子里各得其所,就像散落在各处的珠子,被一根线串成了串。
他想,这棚子搭得值,不光是给磨盘安了家,更是给大伙儿的日子搭了个暖乎乎的窝。
夕阳西下时,烙饼的香味裹着晚风,往村里飘去。
赵铁柱摸着磨盘上的刻痕,觉得这“磨香棚”
的故事,才刚开头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