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面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职!
既然我们个体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暂,我们何不端正心态呢?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的三个不同心态层面。
所谓静心,就是静安人生坐标;净心:净出人生方向;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
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
,“清静无为”
为修道之本。
《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
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养。
“致虚”
就是要消除心灵的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
,通过“静”
的工夫,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
,逢凶化吉。
老子之后,庄子强调少私寡欲,以静养神,这是道教静中养生的思想理念。
“静心”
,才能“知其雄,守其雌”
、“知其白,守其黑”
、“知其荣,守其辱”
;静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扰,不因进退去留而影响;静心,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总之,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
人们的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净心,净出人生方向。
“净者,不污也”
。
天地万物之间,洁净不染,就是“不染”
。
“不染”
的含义很广泛,老子《道德经》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
意思是说五彩缤纷的世界使人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人震耳欲聋,美味佳肴使人馋涎欲滴,纵横驰骋的心灵使人心态若狂,拥有贵重难得的货物使人心惊胆寒。
就从视、听、味、嗅、触、物六方面形象勾画了人们因贪婪而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身所导致的严重后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