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雨后山道泥泞,车辙深深。
阿箬的马车缓缓行于江南水乡的小径上,青帷随风轻摆,帘角绣着一朵素梅,是她亲手所缝。
三年来,她未曾再入城郭,只在这偏僻小镇“栖梧里”
安身立命。
听钟楼已成雏形,三间瓦屋围一小院,院中植一株老梅,据说是百年前某位女医隐居时所种,如今枯枝返青,春来竟开双色花??白如雪,红似血。
每日清晨六时,钟声准时响起,不响于塔,而自屋后竹林深处传出。
孩子们说,那是阿婆敲的;可每回跑去寻人,只见钟架空悬,绳索微晃,仿佛刚有人离去。
阿箬从不解释,只在窗边摆一张旧书案,案上放着那支银针与铜钱。
她教女孩们识字、读《千字文》、背《女诫补义》,却从不许她们跪拜礼教条文。
“你们要学的是思辨,不是顺从。”
她说这话时目光深远,像是望着很远的过去。
这日清晨,一个瘦弱女童怯生生递上一篇习作:“阿婆,我写了首诗,你能看看吗?”
阿箬接过纸页,见墨迹歪斜却用力极深,写道:
>风吹破庙门环冷,
>夜雨煎药火微明。
>五影立墙非幻梦,
>心灯一点照孤婴。
她指尖微颤。
这首诗……她记得,是当年婉柔在慈光寺抄录的一则民间歌谣残句,后来被收入《五明辑要?卷七》。
一个十岁孩童,如何得知?
“你从哪里学来的?”
阿箬轻问。
女童低头:“梦里有个穿灰袍的姐姐教我的。
她说,我是‘续香者’。”
“续香者?”
“就是……把快要灭的香重新点起来的人。”
阿箬久久无言。
她忽然想起临别那夜,四人围坐炭火旁,昭蘅曾低语:“我们这一脉,不在血脉相连,而在心火相承。”
原来如此。
有些记忆,并非靠文字流传,而是藏在灵魂深处,待机缘唤醒。
午后,镇东陈家送来急信:主母难产三日,稳婆束手,求“听钟楼先生”
救命。
阿箬即刻收拾药囊,带两名弟子前往。
途中路过一片桑林,忽见树下蹲着个衣衫褴褛的老妪,正用枯枝在地上划字。
走近一看,竟是《妇孺保全堂规约》第一条:“凡女子临盆,皆当以性命为先,不论出身贵贱。”
“老人家,您认得这些字?”
阿箬蹲下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