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可乡试中,京城中举的学子少,年轻一辈里的神童数也远远不及河北,甚至连天津卫一个拱卫京城的畿辅,都没比过!
不管应试者哪儿多哪儿少,反正这回就是丢了大脸了。”
“所以神童榜上,一定要从京城学子中拎出个第一来,打头立在榜首,好给京城学子拢回几分颜面。”
唐荼荼:“……这么复杂。”
也不细嚼慢咽,叶三峰把半碗龟苓膏囫囵倒进嘴里,含糊道:“管他们怎么调换名次,少爷得了好处就行了——对外也有说法,排第二的天津那小子,口问再好,试策只得了八十多名,他排个第二也不冤枉。”
这倒确实。
满园的夫子们还在热闹,诗作了十几首了。
叶三峰竖耳听着,作出来歌春咏秋的那几首诗不提,感时伤怀的诗,也尽是些陈词滥调,没什么意思。
岳家书院再好,也是平头百姓里的“好”
,夫子们再尽心,也无力搭起读书人的通天之路,和官场隔着的何止一道天堑。
思索片刻,叶三峰道:“少爷考上举人,就够得上国子监的门槛了。
回头得让老爷跟礼部上峰通通关节,国子监科目繁多,明经、明法、明算、明字、史科、道举……可千万别选了那冷偏的科目。”
唐荼荼:“学什么,不都是在为百姓做贡献么?”
“姑娘哎。”
叶三峰叹口气:“别的几科暂且不说——你像道举,学的是《道德经》和《周易》;
明经,学儒家典籍。
天天学这两样,学几年人就废了,活一辈子只为了争个道理,辩坛上天天唇枪舌剑地辩,辩不过就气得呕血,台下书生们各个听得如痴如醉,不思正学。”
他二人坐在庭院里,和那边教了一辈子书的夫子们只隔着二十步,叶三峰毫无顾忌,大放厥词。
“管他儒道,都是扯犊子!
唯有实业方能兴邦,大道理学再多,比不过百姓两口米,还不如叫哥儿学学农田水利,种种庄稼。”
“……叶先生,你小点声。”
唐荼荼听得心惊胆战的,生怕那头哪个夫子耳朵尖,听着了,跑过来跟叶三峰骂架。
可她心里却觉得,叶先生说得有道理。
作者有话要说: 别急,二皇子明天拉出来溜溜,明天他会跟荼荼一块吃顿饭~
太原王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这几个都摘自隋唐时期的五姓七族,都是世家大族。
天津和天津卫,都得名于朱棣,这个“卫”
是拱卫的意思。
靖难之役以后,朱棣迁都北京,回了自己的大本营,但朱棣心里不安稳,重兵屯到天津,从直沽开始筑城挖河,把天津变成了一个军事重地,拱卫皇都,“先有大直沽盐粮兵屯,后有天津卫干戈拱北”
就是这样来的。
所以天津一个小弟考得比京城好,京城就会很丢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