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小白的回答着实给了他一个惊喜,吴朝竟然是文科二甲第一名。
这么以来,吴兄也能有一个好前途了,虽然开头可能艰难些,但有柳君在,想必也不会受到太多刁难。
文科入翰林,杂科下地方,这是自从有了杂科之后就一直实行的新科进士的去处安排。
翰林院,那可是离皇上最近的一个部门,晋升起来也比其他人容易很多。
是一个最是清贵不过的部门。
文科状元一般是从正七品的翰林修撰做起,主要负责修撰皇上实录,如实记载皇帝每日的言行起居以及所作所为,还会从中挑选优秀的为皇上进行经史子集的讲解以及起草文书等工作。
可以说,文武百官之中他们与皇上的交流可以说是最多的。
而文科的榜眼与探花一般都是赐正八品翰林编修,负责国史的编纂,同时还会负责一部分起草一些文书等。
对比状元,虽也在翰林,但基本与皇上见不到面。
只能期待在每年政绩考评的时候拿到优,然后一步步熬资历。
那些二甲三甲的人就更不用说了,前几名还会有露脸的机会,至于其他的,多是需要在翰林院继续帮忙学习。
至于杂科,状元一般封正七品县令,负责一县的各类大小事务。
只是穷县跟富裕县的区别还是很大的,都说皇权不下县,在那些穷困落后的地方就更为明显。
那里的人多是吃不饱穿不暖的,对他们来说,宗族才是
他们最后的依靠,对于皇权的敬畏之心反倒没那么强,毕竟那些除了每年交税和征徭役的时候,他们寻常也见不到县太爷。
更何况,光脚不怕穿鞋的,他们本就什么也没有,更加不会怕失去了。
而富裕的地方,百姓至少还有个盼头,对于正面起冲突的事情更是能免则免,治安也会比那些贫穷的地方好上很多。
同样的,杂科大部分在三甲行列的人都会被下派到地方。
榜眼跟探花多是正八品县丞和九品主簿,其他那些有些没有品级,但也会被外派到地方去帮忙。
有品级的也只是在小地方协助地方官治理一方,升迁起来十分不易。
最重要的是,县令要是在一个地方呆了三五任仍无政绩,很有可能余生都要在那里扎根。
虽然杂科的学子出身高的不是很多,但本身的条件也不至于太差,毕竟杂科虽然不像文科那样依赖于名师指导,但有许多事情需要见识足够多才能理解知道,若是家中连吃饭都成问题,就不要说读书这一回事了。
就在柳钰想着大润朝对于科举入仕的官员的分派原则之时,殿外唱名的声音也已经结束,这就意味着能有资格被众人知晓的人员已经都公布完了,至于那些不在名单之列的,只能待到传胪大典结束之后自行去皇榜上找寻自己的名字了。
这就是名次之间的区别,有能力的就会被郑重以待,没能力的只能在人后
默默加油。
唱名结束之后,六人代所有新晋进士们叩谢皇恩。
皇上受了这叩拜之礼,示意徐晏跟他一起,起身离开了太和殿。
其余官员还有任务在身,自然恭送皇上。
此时,皇榜已经被放回了黄案上。
礼部尚书从百官中走出,双手捧起皇榜在前领路,紧随其后的是柳钰柳君与一众进士,诸位臣工此时反倒跟在了他们的身后。
只因这一天,是属于所有进士们的荣耀时刻,任何人在他们面前都要稍逊一筹。
一路上,鼓乐相随,人群一步步的走到了皇宫门外。
此时,这里已经聚集了太多的人,他们都等着瞻仰新一届状元的风采。
新科进士都很风光,往往能被众人记住的却只有一甲。
只有他们能从正中的门洞走出,除了他们便是皇帝本人和大婚之日的皇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